[发明专利]钨酸铅晶体的垂直梯度凝固法生长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5801.8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2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向卫东;徐家跃;梁晓娟;杨昕宇;邵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32 | 分类号: | C30B29/32;C30B1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李友福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钨酸铅 晶体 垂直 梯度 凝固 生长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钨酸铅晶体的垂直梯度凝固法生长工艺,属于单晶生长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从1948年着手开始研究钨酸铅的发光特性,并首先报导了PWO粉末发光现象。在1975年又对晶体形式的PWO发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PWO的发光光谱由一个蓝发光带和两个绿发光带组成,其中蓝发光随激发能量的增加而增强。Groenink等人则发现PWO的绿发光具有偏振性,而蓝发光不具有偏振性。但由于PWO的室温发光效率较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发光特性研究没有引起重视仅局限于光致发光,之后则更少。直到1990年,S.E.Derenzo等人研究发现了它的闪烁性能,才大大增加了人们对PWO晶体研究的兴趣。
90年代初,PWO以其快发光、高密度和低成本等特点,被选作欧州核子子中心新一代世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Large Hadron Collider)中的闪烁晶体,逐渐显现出其在高能物理领域巨大的应用背景,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俄罗斯的Bogoroditsk Technical Chemical Plant,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北京玻璃研究院,日本的Furukava Company,乌克兰的晶体研究(Kharkov) 以及其它的国际组织[10]都对PWO晶体的生长与闪烁性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使其质量得以大大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研究机构,如ALICE(CERN),CEBAF(JEFFERSON LAB)、KEK(Japan)等已选用PWO晶体作为高能物理探测器用的探测材料。
而最初大量应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的闪烁晶体也逐渐开始应用于新兴的核子医疗设备行业中[10][11], 如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简称PET)。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已经开始试验将PWO晶体引人到PET系统中,这一方向的发展将会为PWO晶体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熔体提拉法(Czochralski)和坩埚下降法(Bridgman)来生长PWO晶体。提拉法的基本特征是在Czochralski单晶炉内,通过高频或电阻加热, 熔化在铂坩埚内的初始原料,再经过下种、缩颈、旋转提拉等操作程序,生长出一定方向和一定尺寸的单晶,但尚未实现其产业化生长,并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由于固液界面附近温度梯度较大,加上晶体本身热膨胀的各向异性,容易产生开裂,因而籽晶方向需加以限定(一般沿b轴生长);(2)坩埚敞开,氧化钨容易挥发,熔体组分偏离严重,导致晶体成品率低且易出现包裹、色芯等宏观缺陷;(3)单机单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而下降法的基本特征是将用于晶体生长的材料装在圆柱型的坩埚中,缓慢地下降,并通过一个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在略高于材料的熔点附近。生长装置包括生长炉、引下系统和控温系统。主要有三个关键工艺环节:一是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二是籽晶的选择、定向和接种位置的确定;三是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梯度、引下速度和加温制度的建立。该方法可以选择长出晶体的形状;采用多坩埚技术可实现批量生产;易于控制组分变化;技术简单,操作稳定,易实现程序化;效率和原料利用率都很高。但不适于强腐蚀材料和具有负膨胀系数的晶体;生长过程会引入较大的内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钨酸铅晶体垂直梯度凝固法生长工艺,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钨酸铅晶体的垂直梯度凝固法生长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多晶锭化学计量组分为99.999%纯度的PbO和99.999%纯度的WO精确配料,其物质的量比为1:1,去除水份后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2)将混合料在700~800℃炉温下预烧2~4小时,然后升温至1130~1200℃使混合料熔化,快速注入模具中,降温得到多晶锭;
3)选取现有的钨酸铅晶体,根据所需生长方向准确定向,切割、研磨成所需要的形状,清洗后得到籽晶,所述籽晶截面长度和宽度均应小于所述钨酸铅晶体上的尺寸,长度为20~50mm;
4)将所得多晶锭和籽晶置于铂金坩埚中,装入VGF晶体生炉,升温至1100~1300℃,保温2~3小时后,以400μm/h的移动速度开始下降,制得所述钨酸铅晶体;
5)籽晶和熔体附近温度梯度约15℃/cm、熔体内部约8℃/cm,降温速度为2℃/h,晶体生长开始,这个速度一直维持到生长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5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