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用二挺杆配气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0102.4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19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靳宇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宇男 |
主分类号: | F01L1/14 | 分类号: | F01L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用二挺杆配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性能对发动机的效率和低排放性是十分重要的。在过去 几十年里,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十分活跃,然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 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均采用凸轮或凸轮摇臂与复位弹簧结构。这种结构在发动机 领域占主导地位,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然而,随着人们对发动机的效率和 环保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发动机配气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 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此本实用新型人申请了差时曲柄连杆机构(专利申 请号:200710164142.1和200720177683.3)和阀体外开配气发动机(专利申请 号:200910143221.3和200920154748.1)。这两项发明为开发新型高效配气机构 提供了新的平台,并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效率、配气响应速度、配 气精准度及满足外开动作件配气、动态停缸、二四冲程动态切换等特殊要求提 供了技术基础,特别是为了满足配气机构的低耗功性,然而为进一步提高发动 机配气机构的性能,需要发明更新型的发动机配气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特别是为了满足配气机构的低耗功性,本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二挺杆配气机构,包括发动机机体、燃烧室和燃 烧室界面体。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正时控制装置使摆动驱动结构按设定的规律进 行运动进而实现动作件按发动机正时关系对发动机进行配气。本实用新型的目 的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燃烧室界面体的一部分设为动作件,在所述动作件和所述发动机机体 之间设动作件弹性体,所述动作件与挺杆A的M端经动作件球穴或动作件柱槽 转动接触,所述挺杆A的N端经中间销轴与挺杆B的P端转动连接或经中间球 穴或经中间柱槽与所述挺杆B的P端转动接触,所述挺杆B的Q端经结构体销 轴与连接结构体转动连接或经结构体球穴或经结构体柱槽与所述连接结构体转 动接触,所述连接结构体直接或经弹性体与发动机机体连接,在所述挺杆A或 所述挺杆B上设摆动驱动结构,所述摆动驱动结构受正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 动作件受所述挺杆A驱动打开所述燃烧室或关闭所述燃烧室或调整所述燃烧室 的容积。
所谓燃烧室界面体是指能形成包络燃烧室空间界面的外壁结构体,对应在 传统发动机中是指气缸、动力输出活塞、气缸盖和气门等。本实用新型中所公 开的动作件仅仅是外壁结构体的一部分,可设为内开阀体(即传统发动机气门)、 外开阀体即与外开配气座口相配合对发动机配气的阀体。例如,反装外开配气 阀体或进排共用配气阀体、配气活塞或者配气缸套。
所谓挺杆是指主要起支撑作用但与其他物体不连接或不完全连接的杆件; 正因为如此,挺杆和挺杆之间可以设有连接结构(如销轴等),这样可以大幅度 减少系统的质量,而质量的减少对配气机构的效率、响应速度和配气精准度具 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采用挺杆的配气机构大大优于采用连杆的配气机构,不仅 如此,动作件可以自动的按其中心线发生转动,从而消除热变形、磨损等对动 作件与燃烧室等其它部位密封性的影响。在某些结构中,可以将挺杆B的一端 或两端设为转动连接(例如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制造出密度相当低的高强度材料, 减少挺杆系部分的质量对动作件的作用,可以将动作件与挺杆A转动连接),但 是本实用新型中挺杆与动作件之间设为转动接触。
所谓转动接触(contact)是指相互作用的杆件的转动面在力的作用下互相 贴合,在撤掉力的情况下杆件可以脱开,转动接触与转动连接(attach)是有区 别的,转动连接是指相互作用的杆件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可以脱开。所谓动作 件弹性体可以是弹簧、橡胶等,是指可以使挺杆A和挺杆B保持接触不分离的 有弹性的物体(结构体)。
所谓摆动驱动结构是指与挺杆A或挺杆B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能够驱动挺 杆摆动的一种结构,例如啮合齿、摆动曲柄等。
所述正时控制装置由弹簧、弹簧滑块、凸轮和凸轮滑块构成,所述弹簧滑 块和所述凸轮滑块同时与所述摆动驱动结构滑动接触;所述弹簧滑块受所述弹 簧控制,所述凸轮滑块受所述凸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宇男,未经靳宇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0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自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电池方阵采光跟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