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的润滑油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8005.9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纯;赵龙;武正兵;秦礼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10 | 分类号: | F01M9/10;F01M1/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陆永强 |
地址: | 317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润滑 油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的润滑油路。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基于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v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常,在发动机的缸体上具有VVT控制油路,通过该油路进行润滑,使得发动机正常稳定的工作。另外,在发动机的缸体上还设有凸轮轴润滑油路,该润滑油路是针对凸轮轴处进行润滑的。
现有的发动机中VVT控制油路与凸轮轴润滑油路共用同一个油道,这样造成缸体油孔布置得比较多,而且油孔集中,使得缸体在加工过程中比较困难,增加了制造成本。
例如,中国专利CN101196127A提供的“发动机凸轮轴轴承盖”,该专利是将各个油路都集中在轴承盖上,使得油路布置紧凑,结构合理。但是,这样的结构同样存在着结构复杂,使得轴承盖加工成本比较高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得发动机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高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包括设置于发动机缸体上的VVT油路和凸轮轴润滑油路,所述缸体的底部具有储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上设有具有进油端和出油端的主油路,出油端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主油路的两端,进油端位于两个出油端之间的主油路上且在进油端处设有油泵,上述的VVT油路和凸轮轴润滑油路分别与主油路的进油端相通。
在本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在油泵的作用下将储油盆内的润滑油液由主油路的进口端吸入主油路内。然后润滑油液再由两个出油端排出,由于其中一个出油端与VVT油路相通,另外一个出油端与凸轮轴润滑油路相通,这样润滑油液就会分两路分别进入VVT油路和凸轮轴润滑油路。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缸体上具有回油孔,回油孔的一端与上述的凸轮轴润滑油路相通,回油孔的另一端与储油盆相通。
凸轮轴润滑油路处多余的润滑油液通过回油孔就能直接进入储油盆内,使得润滑油液能够得到循环使用。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油泵与主油路之间设有机油滤清器。
通过机油滤清器过滤润滑油液,使得纯净的润滑油液进入本润滑油路中。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VVT油路包括进气VVT油路和排气VVT油路,且上述两根油路的一端均与主油路相联通。
这样的结构使得主油路处的润滑油液能进入进气VVT油路和排气VVT油路。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凸轮轴润滑油路包括进气凸轮轴油路和排气凸轮轴油路,且进气凸轮轴油路和排气凸轮轴油路的一端均与上述的主油路相联通。
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主油路内的润滑油液能分别进入进气凸轮轴油路和排气凸轮轴油路处。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主油路上均布有若干出油孔,每个出油孔处均与曲轴的主轴颈相联通。
主油路处的润滑油液经其上的出油孔就能输入至各个主轴颈处,对曲轴主轴颈处进行润滑。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曲轴主轴颈的数量为五个。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回油孔由接孔一和接孔二组成,接孔一位于缸体上,接孔二位于发动机的缸盖上,且当缸盖合上时接孔一与接孔二相通形成上述的回油孔。
显然,接孔一能方便的加工在缸体,接孔二能方便的加工在缸盖上。这样也就使得整个回油孔能够方便的加工出。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VVT油路和凸轮轴油路均设置于发动机缸体和缸盖上。
在缸体和缸盖上能方便的加工出VVT油路和凸轮轴油路。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所述的进气凸轮轴油路和排气凸轮轴油路均为直孔。直孔使得上述油路便于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分布在缸体和缸盖上,同时,VVT控制油路和凸轮轴油路分别位于主油路的两端,这样使得油孔分散,减少了油路总体布置的难度,使得缸体上的润滑油路便于加工。
另外,在本润滑油路中油孔大部分为直孔,这样使得润滑油路加工更加方便,降低了发动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8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容器整体热处理的排烟辅助装置
- 下一篇:石灰石粉气力输送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