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1673.3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5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尊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尊 |
主分类号: | H02M1/42 | 分类号: | H02M1/42;H02M5/293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因素 交流 负载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驱动交流负载的技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针对交流负载的现有驱动技术中,例如美国第US 6,256,211号专利所揭露的,即是一种利用桥式整流架构来驱动交流负载的技术。其中,该件专利利用PWM(脉冲宽度调变)来控制驱动功率,改善了以TRIAC(双向硅控体)来驱动时会产生与交流谐波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虽然揭露了其电路构成,但却没有揭露实际操作时,最佳的操作状态,例如,并未揭露其PWM的工作频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其可以有效提高功率因素来驱动交流负载。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包含有:一功率元件单元,具有一功率元件以及一功率元件驱动电路,其中该功率元件驱动电路连接于一PWM(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源且连接于该功率元件,用以受该PWM信号源的控制而驱动该功率元件;一桥式整流单元;第一反馈回路以及第二反馈回路,用以并联于一交流负载,该第一反馈回路连接于一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且该第一及第二反馈回路分别具有一晶体管以及一续流二极管,该第一及第二反馈回路交互地作用于该交流电源的正半周及负半周;该第二反馈回路以及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于该桥式整流单元的相对两端,该功率元件以及一接地端连接于该桥式整流单元的另相对两端;其中,该PWM信号源的信号频率在20kHz(20千赫)以上。为此,可借由提高该PWM信号源的信号频率来达到提高功率因素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10,主要由一滤波单元11、一功率元件单元21、一桥式整流单元31、第一反馈回路41、第二反馈回路51所组成,其中:
该滤波单元11,连接于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及第二端12,13,用以去除交流电源电磁干扰的杂讯。
该功率元件单元21,具有一功率元件22以及一功率元件驱动电路24,其中该功率元件驱动电路24连接于一PWM(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源26且连接于该功率元件22,用以受该PWM信号源26的控制而驱动该功率元件22。
该第一反馈回路41以及该第二反馈回路51,用以并联于一交流负载91,该交流负载91在本实施例中以马达为例。该第一及第二反馈回路41,51分别具有一晶体管Q1,Q2以及一续流二极管D1,D2,该第一及第二反馈回路41,51交互地作用于交流电源的正半周及负半周,其中,该二晶体管Q1,Q2为NPN型功率晶体管。该第一反馈回路41的晶体管Q1的射极连接于该第二反馈回路51的续流二极管D2;该第二反馈回路51的晶体管Q2的射极连接于该第一反馈回路41的续流二极管D1。该第二反馈回路51以及该滤波单元11连接于该桥式整流单元31的相对两端,该功率元件22以及一接地端GND连接于该桥式整流单元31的另相对两端。
其中,该PWM信号源26的信号频率在20kHz-400kHz之间。此外,各该续流二极管D1,D2使用快速回复二极管。
以下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作动方式。
如图1所示,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经由该滤波单元11的滤波而进入该桥式整流单元31。而同时,借由控制该PWM信号源26的信号频率在62kHz,使得该功率元件驱动电路24驱动该功率元件22,进而控制该桥式整流单元31的整流状态。
该桥式整流单元31所整流后的电源进入该第一反馈回路41以及该第二反馈回路51,电源的正半波以及负半波时以其顺向偏压分别开启该二晶体管Q1,Q2。
其中,在电流正半波PWM信号ON的状态时,电流由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进入射极,而进入该交流负载91。
在电流负半波时,则由另一反馈回路(即第二反馈回路51)来运作,类同于上述的第一反馈回路的动作,因此不再赘述。
请再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功率因素的交流负载驱动电路6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尊,未经林国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1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