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发动机控制参数自动扫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312027.3 | 申请日: | 2009-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于镒隆;董宏;张俊红;白富强;张之圣;王韬;刘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F02D4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 参数 自动 扫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动力控制管理系统开发、测试、检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自动扫描测试装置,适用于摩托车、轿车、卡车等车用电控发动机,适用于艇用、无人驾驶小型飞行器用电控发动机,也适用于发电、除草等通用电控发动机的发动机电控系统及控制模块的开发、测试与检验。
背景技术
车用发动机电控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测试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发动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以发动机喷油控制、点火控制为核心,是发动机降低排放、节约能耗、提高功率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发动机运行动力性能与安全性能的最佳手段,也是车辆电子技术底层的、核心的技术。随着车辆行业的发展,车用发动机电控技术在不但发展。尤其在中国国内,车用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测试已经成为车用动力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开发发动机电控系统时,测试是必不可缺的环节。测试依据电控系统所处的环境分为实车测试和仿真测试。
实车测试是将电控系统与真实的发动机及车辆连接,启动车辆进行电控系统的控制能力测试。实车测试由于成本高、风险大、过程繁琐、操作不便等原因,一般只在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或标定的最后阶段才进行,开发过程中则往往使用仿真测试。
仿真测试根据测试中使用的工具可分两类。一是有专门的实时的仿真器参与的仿真测试。这种仿真测试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或者微控制器模块来仿真车辆及发动机运行的环境,以此作为实时仿真器,通过专门的接口模块将发动机控制系统接入仿真器进行测试。二是没有专门的实时的仿真器参与的仿真测试。这种仿真测试是利用信号发生器作激励源生成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仿真信号,输给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来检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再手动分析检测到的输出信号并判断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运行是否合理。
第一类仿真测试,即利用实时仿真器的仿真测试,一般针对某一特定的发动机就需要一套专门的仿真器,或者需要更换针对特定发动机的专门的仿真程序,系统配置复杂,只能由经过特别培训的人员才能完成,而且,仿真器设备成本昂贵;第二类仿真测试,即不使用实时仿真器的仿真测试,虽然只需要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等通用的电控产品开发设备,但测试过程中一般只能实现单个数据的逐次测试,也就是说,一次手动调节只能得到一组数据,无法实现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的自动扫描(此处,所谓“自动扫描”就是测试装置按照设定的规律自动的、连续的获取待测试发动机控制系统输出的控制参数),也无法将获得的控制参数自动地生成控制参数图或控制参数表(此处,所谓“控制参数图或控制参数表”,就是发动机电子控制中常用到的、以图或表的形式表示的控制参数map),而控制参数map的数据量往往非常大,逐个测试并不现实,过去,开发发动机电控系统时一般只选择有限的特征点进行测试,然而,仅测试个别点,即使是特征点,也并不能完全了解整个控制参数map的细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电控发动机控制参数的自动、连续测试装置(即扫描测试装置)。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控发动机控制参数自动扫描装置,包括:控制分析显示计算机模块(1)、通过数据通讯模块(2)与其相连的信号生成控制及信号检测处理模块(3)、传感器信号生成模块(4)、传感器信号检测模块(5)、执行器信号检测模块(6),其中,
所述的传感器信号生成模块(4)受信号生成控制及信号检测处理模块(3)的控制,生成待扫描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7)的输入信号;
所述的传感器信号检测模块(5)是待扫描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7)的输入信号的采集模块,其输出被送入信号生成控制及信号检测处理模块(3);
所述的执行器信号检测模块(6)是待扫描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7)的输出信号的采集模块,其输出被送入信号生成控制及信号检测处理模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2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显水位自动控制报警仪
- 下一篇:海洋钻井隔水管双卡簧快装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