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分配器及双输出的无线信号发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2352.8 | 申请日: | 2009-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8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民仲;罗绍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0 | 分类号: | H04W52/00;H04B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分配器 输出 无线 信号 发射器 | ||
1.一种功率分配器,包括:
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层、一第二层及一第三层,该第二层介于该第一层与该第三层之间;
一信号接收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中,用来接收一待发射信号;
一第一输出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中,用来输出一第一射频输出信号;
一阻抗匹配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三层中,用来耦接一阻抗;
一第二输出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三层中,用来输出一第二射频输出信号;
一接地板,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二层中,并环绕一孔洞而呈环状;
一第一块状传输线,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中对应于该孔洞的位置,并耦接到该信号接收端及该第一输出端;以及
一第二块状传输线,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三层中对应于该孔洞的位置,并耦接到该阻抗匹配端及该第二输出端,具有与该第一块状传输线相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及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分别经过该第一块状传输线与该第二块状传输线的电气路径相差该待发射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能量和等于该待发射信号的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孔洞的形状与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能量比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孔洞为长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孔洞为八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孔洞投影在该基板的该第二层的形状大于该第一块状传输线投影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第一块状传输线与该第二块状传输线的形状与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能量比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第一块状传输线投影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的形状的宽度为呈窄至宽再至窄的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其中该阻抗为50欧姆。
12.一种双输出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包括有:
一射频信号处理电路,用来产生一待发射信号;
一第一天线;
一第二天线;以及
一功率分配器,包括有:
一基板,包括有一第一层、一第二层及一第三层,该第二层介于该第一层与该第三层之间;
一信号接收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中,用来接收该待发射信号;
一第一输出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中,用来输出一第一射频输出信号至该第一天线;
一阻抗匹配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三层中,用来耦接一阻抗;
一第二输出端,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三层中,用来输出一第二射频输出信号至该第二天线;
一接地板,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二层中,并环绕一孔洞而呈环状;
一第一块状传输线,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一层中对应于该孔洞的位置,并耦接到该信号接收端及该第一输出端;以及
一第二块状传输线,形成在该基板的该第三层中对应于该孔洞的位置,并耦接到该阻抗匹配端及该第二输出端,具有与该第一块状传输线相同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中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及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分别经过该第一块状传输线与该第二块状传输线的电气路径相差该待发射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中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中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能量和等于该待发射信号的能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中该孔洞的形状与该第一射频输出信号与该第二射频输出信号的能量比相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中该孔洞为长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23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