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3205.4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77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石冰云;赵金龙;郭秀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汽车 发动机 悬置 支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
(二)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汽车的发动机前悬置一般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管状横梁上,通过管状横梁连接板和车架连接,这样就需要将连接板与车架固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管状横梁连接板固定在车架左右纵梁上,使管状横梁载荷的受力面增大。
目前现有的前悬置安装支架一般为L型,结构有限制,不适合安装大发动机,而且管状横梁焊接发动机前悬支架时公差难以保证,造成装配困难,同时焊接支架刚度不够,容易造成发动机振动,对整车的平顺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舒适性降低。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能提高承载能力大和整车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与车架翼板相连的底板、与车架腹板相连的侧板和与发动机附属支架相连的斜板;所述底板一端与侧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加强板与斜板相连,所述斜板通过加强板与侧板上部相连。
为了方便安装发动机,所述斜板上设有两个发动机安装孔,且安装孔中间设有一个定位孔。
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所述加强板与侧板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板与斜板之间均设有加强筋。
为了方便布置发动机的线路及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和高度,所述底板、侧板、加强板和斜板构成了中空的五边形结构。
为了方便与车架腹板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4个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包括与车架翼板相连的底板、与车架腹板相连的侧板和与发动机附属支架相连的斜板;减少了纵向方向的安装尺寸,提高了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安装的通用性。
2.整车装配使用时左右对称两件,提高了承载能力,通过了整车的安全性,延长发动机前悬置装置的使用寿命。
3.所述底板、侧板、加强板和斜板构成了中空的五边形结构,结构简单,重量轻,可以一次铸造而成加工工序少,减少生产费用。
4.所述斜板上设有两个发动机安装孔,且安装孔中间设有一个定位孔,安装发动机方便实用。
5.所述加强板与侧板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板与斜板之间均设有加强筋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前悬置支架,2橡胶块,3下支撑板,4上支撑板,5加强板,6侧板,7底板,8斜板,9加强筋,10凸台,a定位孔,b安装孔,c连接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下面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与车架翼板相连的底板7、与车架腹板相连的侧板6和与发动机附属支架相连的斜板8;所述底板7一端与侧板6相连,另一端通过加强板5与斜板8相连,所述斜板8通过加强板5与侧板6上部相连。
所述斜板8上设有两个发动机安装孔b,且安装孔b中间设有一个定位孔a。
所述加强板5与侧板6之间设有加强筋9,加强板5与斜板8之间均设有加强筋9。
所述底板7、侧板6、加强板5和斜板8构成了中空的五边形结构。
所述侧板6上设有4个连接孔c。
制造时,所述前悬置支架1可以做成一体的精铸件,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安装孔b上铸造出凸台10。
如图2所示在整车装配时左右对称的两块前悬置支架1,将前悬置支架1的斜板8紧贴橡胶块2并通过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3将橡胶块2固定,将上支撑板4与发动机附属支架相连,将前悬置支架1的侧板6与车架腹板相连,将底板7与车架翼板相连即可。通过橡胶块2和发动机相连,提高了承载能力,削弱了发动机对车架的冲击力,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衡环和导风筒为一体的新型通风结构
- 下一篇:膜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