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功率LED光源的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916.X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9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家茂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7/04;F21V7/20;H01L23/3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功率 led 光源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光源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因为具有省电、体积小、拥有许多不同颜色以及环保的优势,使得无论在手机、汽车、中小尺寸面板背光源、交通标志等应用上都有良好的效果,且正逐渐进入照明领域中,近来相关业者更是致力于开发户内外照明的LED灯具,希望有朝一日能用来真正取代传统照明,但碍于目前大功率的LED,使用时存在有发热的问题,发热现象会随着功率的增加而增强,LED晶片的温度升高,又会造成光输出效率降低以及减短使用寿命,所以如何提供良好散热的灯体结构,且设置符合LED平面发光特性的导光面,改变光线输出角度,提升光学效率,是整个技术重要层面极待突破的部份。
另外,现有照明设备虽然也有加强散热的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89519号为一种“超高功率封装结构”,其是将发光二极管(LED)晶片单颗或单颗以上,固着在一导热良好的金属沉热体上的承载面上,在金属沉热体下方嵌置固设有一导热基座,且在金属沉热体与导热基座间设有导热绝缘层,使三者结合一体,让晶片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出,然而,由于多颗晶片阵列方式排列,晶片间会相互阻隔吸收光线,使出光效率降低,若晶片数或瓦数增大时,热将过度集中,使晶片区局部温度过高,有鉴于此,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并提供一种完善的精简结构,即为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重点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功率LED光源的封装结构,使设置在金属沉热体上的LED晶片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出,大幅降低LED晶片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高功率LED光源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反射杯,其内设置反光曲面;
一金属沉热体,其外缘嵌置固设在所述的反射杯中,金属沉热体上设置有能够改变光线输出角度的导光面,且金属沉热体是导热良好、热容量大的导热体;
以及一导热基座,设置嵌槽,供金属沉热体作嵌置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在金属沉热体上设置导光面,导光面的几何结构增加热扩散的截面积,能有效的扩散晶片产生的热能,使沉热体上的温度均匀不致局部过热,同时改变光线输出角度,提升光学效率,且增加金属沉热体表面积,可快速吸收LED晶片热量,并扩散至导热基座上,使设置在金属沉热体上的LED晶片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出,大幅降低LED晶片温度,达到有效全方位的散热功效,以延长LED灯正常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沉热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反射杯;2金属沉热体;3导热基座;10LED晶片;11反光曲面;12凹缘;13切面;20透孔;21导光面;22翼片;30通孔;31嵌槽;32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功率封装结构,是由反射杯1、金属沉热体2、以及导热基座3所组成,导热基座3设置嵌槽31和贯穿孔32,嵌槽31供金属沉热体2作嵌置固定,贯穿孔32供螺丝插置锁合在灯具上,且嵌槽31内设置通孔30;金属沉热体2上设置符合LED平面发光特性的导光面21,改变光线输出角度,提升光学效率,且金属沉热体2是导热良好、热容量大的导热体,可快速吸收LED晶片热量,并经由较大的表面积扩散至导热基座3上,使设置在金属沉热体2上的LED晶片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出,大幅降低LED晶片温度;金属沉热体2外缘嵌置固设一符合LED平面光源发光特性的反射杯1,反射杯1为中空状,其内设置反光曲面11,反射杯1的一端口设置一凹缘12,另一端口设置与金属沉热体2外缘相结合的切面13,凭借改变反光曲率,得到不同光线投射分布。
请参阅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沉热体2上设置透孔20供LED晶片10的接脚设置,且金属沉热体2的表面冲压导光面21,由金属沉热体2的中央向两旁分别设置右斜导光面与左斜导光面,将LED晶片10的光线部份导向右斜方向与左斜方向,搭配本实用新型的反射杯1的反光曲面11设计,使光线均匀分布在左、右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家茂,未经李家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9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射折射式无眩光光源
- 下一篇: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双联水平排列耐张串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