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梯度区域的多层式夹层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8969.4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J·卢;M·沃达;A·史密斯;G·马谛斯;A·卡拉吉恩尼斯;J·德瑞可;D·布鲁瑟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罗蒂亚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晓玲;孙秀武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梯度 区域 多层 夹层 | ||
1.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包含:
单一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其包括:
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其包含第一梯度区域和第一透明 区域;
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其包含第二梯度区域和第二透明 区域;
第三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其包含第三梯度区域和第三透明 区域;
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比所述第一塑化 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大至少10份/百份树脂,且其中所 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与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片各自具有小于5摩尔%的残余乙酸盐含量;
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比所述第三塑化 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大至少10份/百份树脂,且其中所 述第三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与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片各自具有小于5摩尔%的残余乙酸盐含量;
其中所述第一梯度区域、所述第二梯度区域和所述第三梯度区域中 的至少一个包含有色区域;和
所述有色区域的总碱性滴定度比该有色区域形成于其中的片的透 明区域的总碱性滴定度小至少4滴定度。
2.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有色区域的总碱性滴定度比该有色 区域形成于其中的片的透明区域的总碱性滴定度小至少8滴定度。
3.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有色区域包含环氧化合物。
4.权利要求3的夹层,其中所述有色区域包含环氧树脂。
5.权利要求4的夹层,其中所述环氧树脂选自聚(氧丙烯)二醇的环 氧化物或二环氧化物。
6.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一梯度区域、所述第二梯度区域 和所述第三梯度区域具有大于0.25的梯度与透明比率,其中梯度与透明 比率是指梯度区域的高度与其下方的透明区域的高度的比率。
7.权利要求6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一梯度区域、所述第二梯度区域 和所述第三梯度区域具有大于0.4的梯度与透明比率。
8.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 增塑剂的量比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大至少 15份/百份树脂,且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比 所述第三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中增塑剂的量大至少15份/百份树 脂。
9.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的 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比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 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低至少2%,其中该残余羟基含量根 据ASTM1396基于重量百分比测量。
10.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 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比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片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低至少4%,其中该残余羟基含量 根据ASTM1396基于重量百分比测量。
11.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 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比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片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低至少8%,其中该残余羟基含量 根据ASTM1396基于重量百分比测量。
12.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 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小于17.0%,且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 烯醇缩丁醛)片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残余羟基含量小于20%,其中该残 余羟基含量根据ASTM1396基于重量百分比测量。
13.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 与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各自具有小于3摩尔%的残余乙 酸盐含量。
14.权利要求1的夹层,其中所述第一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 与所述第二塑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片各自具有小于1摩尔%的残余乙 酸盐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罗蒂亚公司,未经索罗蒂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89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催化剂升温装置
- 下一篇:改善的隔热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