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625.2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栋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久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琦 |
地址: | 3118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灯形高 功率 led 发光二极管 | ||
1.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包括:两条半径相同、长短不同的长圆柱形金属电极正极(1)、短圆柱形金属电极负极(2)、金属导线(11)、(12)、带有两个电极的LED晶粒贴片(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座(3)、散热座(3)底部的外折边(3-1)、散热座(3)顶部正中的内凹部位(3-2)、散热座(3)内部的两个通孔(31)、(32)及设置在散热座(3)顶端的顶盖(3-3),所述长圆柱形金属电极正极(1)、短圆柱形金属电极负极(2)固置在所述通孔(31)和通孔(32)内,所述LED晶粒贴片(3-4)固置于所述散热座(3)顶部正中的内凹部位(3-2)周边的部分内表面上,所述长圆柱形金属电极正极(1)、短圆柱形金属电极负极(2)通过所述金属导线(11)、(12)与所述LED晶粒贴片(3-4)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散热座(3)、所述顶部正中内凹部位(3-2)、所述金属电极(1)、(2)、所述金属导线(11)、(12)与所述LED晶粒贴片(3-4)间的空隙位置与所述顶盖(3-3)以铸模用透明塑料或环氧树脂混合物填充的方式密封、固置为一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3)为底部带所述外折边(3-1)、顶部正中带所述内凹部位(3-2)、礼帽状的具有导热性的金属体,以中心线为对称,贯穿该金属体内部,对称设置有所述两半径相同的通孔(31)和(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导热性的金属材料以冲模冲压或铸造成型方法制备的所述散热座(3)的形状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梅花形、正多边形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1)、(2)分别以配合的方式、插置在所述散热座(3)中部对称设置的所述两半径相同的所述通孔(31)和通孔(32)内,且该两通孔(31)、(32)与所述两金属电极(1)、(2)之间以灌注环氧树脂混合物的方式,将所述金属电极正极(1)与金属电极负极(2)粘接、固置在所述两通孔(31)、(32)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固置在所述两通孔(31)、(32)内的所述金属电极正极(1)与金属电极负极(2)的上端分别露置于所述散热座(3)顶部正中内凹部位(3-2)之外0.5-1毫米,所述金属电极正极(1)与金属电极负极(2)的下端分别露置于所述散热座(3)底部外折边(3-1)之外5-20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晶粒贴片(3-4)以紧密粘贴的方式固置在所述金属电极正极(1)与金属电极负极(2)之间部分的一侧或两侧、所述散热座(3)顶部正中内凹部位(3-2)之上、与所述散热座(3)对置的内表面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正极(1)和金属电极负极(2)与所述LED晶粒贴片(3-4)的两个电极之间分别通过所述金属导线(11)、(12)电性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由绝缘材料制作的所述顶盖(3-3)的形状可以为与所述散热座(3)顶端外形适配的平顶、半圆形或球形,所述顶盖(3-3)设置在所述散热座(3)顶端。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灯形高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座(3)内的散热座(3)顶部正中内凹部位(3-2)、所述金属电极(1)、(2)、所述金属导线(11)、(12)与所述LED晶粒贴片(3-4)间的空隙位置与所述顶盖(3-3)以铸模用透明塑料或环氧树脂混合物进行填充的方式密封固置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栋,未经郑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6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