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全机冷却油道的摩托车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560.3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3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光敏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P1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120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冷却 摩托车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大排量四气门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风冷式摩托车发动机,尤其是四气门摩托车发动机的气缸头、气缸体、左右曲轴箱盖的过热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排气量在200CM3以上的发动机,火花塞温度可以达到250~270℃,机油温度可以达到100~120℃,如此高的热负荷将导致发动机的气缸头、气缸体等部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降低,并使气缸头、气缸体、曲轴连杆机构及变速系统等零部件产生高温热变形,从而导致各摩擦副剧烈磨损,以至出现气门导管抱死、气门断裂、正时凸轮轴与摇臂抱死、气缸体拉缸、曲轴连杆机构及变速系统抱死等现象,致使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寿命大大降低,因此如何解决发动机温度及整机机油温度过高现象,是提高风冷摩托车发动机尤其四气门大排量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之一。
在原来的风冷与油冷结合的摩托车四气门发动机中,油冷的冷却形式为机油从机油泵泵出后经过曲轴箱体油道进入机油滤清器过滤后,一部分机油从右曲轴箱盖油道直接进入发动机的主副轴和曲轴,而另一部分机油从右曲轴箱盖油冷器冷却后进入气缸头。这样只能对气缸头部件凸轮轴、摇臂表面润滑的机油进行冷却,并没有将全机机油进行冷却,所以过热现象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全机冷却油道的摩托车发动机,使曲轴箱内的机油通过该冷却油道能够对发动机的整机机油进行有效的冷却,降低发动机的气缸头及整机机油温度,消除大排量四气门油冷发动机的过热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全机冷却油道的摩托车发动机包括气缸头、曲轴连杆机构、主轴、右曲轴箱体及右曲轴箱盖等。在汽缸头与右曲轴箱体之间连接有外置油道。右曲轴箱体的润滑油出口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连至右曲轴箱盖上的出油口,该出油口与油冷器的进油管连接;油冷器的出油管再连接右曲轴箱盖的进油口,进油口通过右曲轴箱盖内的油道连通至润滑油滤清器,润滑油通过过滤后再分为两路油道,其中一路油道连接右曲轴箱盖的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连接曲轴连杆机构的进油口,另一路油道再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右曲轴箱体的进油口连接发动机主轴的油道,另一路通过右曲轴箱体的另一进油口与外置油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置油道,可避免润滑油从A栓油道(指的是润滑油从气缸体与气缸头连接螺栓A栓通孔)通过时,因高温的缸头和缸体使机油温度进一步升高。由开设在右曲轴箱体上的油道,以及开设在右曲轴箱盖油道相连通,经过外设油冷器将机油冷却后再进入右曲轴箱盖的机油滤清器系统,进行机油滤清后,一路油进入右曲轴箱盖同时进入曲轴油道,进行给曲柄连杆机构润滑;另外一路油重新进入右曲轴箱体分两路油,一路直接进入主轴,进行主轴润滑,再一路油从右曲轴箱体的油道孔通过外置油道与气缸头的油道孔相连通,在气缸头燃烧室顶部将链条腔与两排气道中间鼻梁处的油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新型冷却油道的摩托车发动机,由于其冷却油道中的油都要经过油冷器冷却,同时避免了润滑正时凸轮轴及摇臂的机油通过A栓油道使得发动机的机油进一步升温,这样就的大大降低了整台发动机的机油温度,也就有效的避免了大排量四气门发动机长期存在整机过热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的一种整机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右曲轴箱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使润滑油进入油冷器进行冷却的进油孔与出油孔在右曲轴箱盖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右曲轴箱盖的曲轴进油孔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气缸头盖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动机为风冷+油冷式四气门发动机,包括气缸头9、外置油道10、曲轴连杆机构11、主轴14、右曲轴箱体13及右曲轴箱盖12。外置油道10连接在汽缸头9与右曲轴箱体外置油道10、13之间。右曲轴箱体的润滑油出口1(见图2)通过右曲轴箱益上的油道连至右曲轴箱盖上的出油口2(见图3),该出油口2与油冷器的进油管连接;油冷器的出油管再连接右曲轴箱盖的进油口3(见图3),进油口3通过右曲轴箱盖内的油道连通至润滑油滤清器,润滑油通过过滤后再分为两路走,其中一路油道连接右曲轴箱盖的进油口4(见图4),该进油口4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连接曲轴连杆机构的进油口5(见图4),另一路油道再分为两路走,一路通过右曲轴箱体的进油口6(见图2)连接发动机的主轴油道,另一路通过右曲轴箱体的另一进油口7(见图2)与外置油道10连接。
本发动机的润滑油流向如下:
从右曲轴箱体的润滑油出油口1泵出的润滑油进入右曲轴箱盖,再从右曲轴箱盖的出油口2(见图3)流入油冷器的进油管,进入油冷器中,润滑油经过冷却后,再从油冷器的出油管流出,从右曲轴箱盖的进油口3(见图3)进入右曲轴箱盖,通过润滑油滤清器的进油口进入滤清器,经过滤清后,其中一路油从右曲轴箱盖的进油口4(见图4)的进入,再从右曲轴箱盖上的曲轴连杆机构的进油口5(见图4)进入到曲轴连杆机构中;另一路油进入右曲轴箱体后,再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右曲轴箱体的进油口6(见图2)后,通过左右箱体油道进入发动机的主轴油道,给予主轴充分润滑;另一路油从曲轴箱体的另一进油口7(见图2)进入,再通过外置油道10进入气缸头的进油口8,对气缸头9中的正时凸轮轴、摇臂等部件进行润滑。通过这样的新型油冷方式,便有效的避免了大排量四气门发动机过热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光敏,未经翁光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用治具
- 下一篇:插接式铜铝管焊接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