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型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59736.3 | 申请日: | 200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部博昭;伊藤庆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B75/22 | 分类号: | F02B75/22;F02M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季向冈;苏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如下构成的V型发动机的改进,该V型发动机分别将具有气缸孔并呈V字形排列的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连接设置在它们共用的支承曲轴的曲轴箱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间划成的谷部中配置发动机辅机。
背景技术
这样的V型发动机,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经公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3429号公报。
这样的V型发动机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配置成V字形以及在这两个气缸侧体之间的谷部配置化油器等发动机辅机,能够获得整体高度低的、紧凑的并且是大排气量的发动机。
但是,在这样的V型发动机中,由于一般在配置于所述谷部中的化油器等发动机辅机的上方,还配置空气滤清器和燃料箱等其它发动机辅机,所以为了抑制包括这些其它发动机辅机在内的发动机整体的高度,就需要提高所述谷部的辅机容纳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间的规定的打开角度的状态下提高两气缸侧体间的谷部的辅机容纳功能从而使整体高度变低的紧凑的V型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V型发动机分别将具有气缸孔并呈V字形排列的第一气缸侧体和第二气缸侧体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侧体和第二气缸侧体共用的支承曲轴的曲轴箱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气缸侧体和第二气缸侧体间形成的谷部中配置发动机辅机,其第一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气缸侧体和第二气缸侧体配置得使第一气缸侧体的气缸中心线和第二气缸侧体的气缸中心线分别通过从所述曲轴的旋转中心偏移到两气缸侧体的相反侧的点。
此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辅机是具有在与曲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进气通道的双腔化油器,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通道经由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第一气缸侧体和第二气缸侧体的进气口连通。
另外,本发明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管路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所述一对管路连结成一体的共用凸缘,并且所述一对管路构成进气歧管,将所述共用凸缘接合在双腔化油器的下游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维持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的两气缸中心线间的期望的打开角度的同时,能够使在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间形成的谷部扩大,因此能够在该谷部中有余量地容纳发动机的辅机,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整体高度低的紧凑的V型发动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能够避免第一和第二气缸侧体的进气干涉,并且能够将进气阻力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的输出性能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将进气歧管的共用凸缘接合在双腔化油器的下游端,从而能够简单地构成V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使该进气系统的组装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冷式通用V型发动机的纵剖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箭头3的向视图。
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化油器的安装要领说明图。
图8是空气滤清器的安装要领说明图。
图9是沿图2的9-9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与图5对应的图。
标号说明
A1:第一气缸侧体的气缸中心线
A2:第二气缸侧体的气缸中心线
A3:曲轴的旋转中心
B1:第一气缸侧体
B2:第二气缸侧体
C:发动机辅机(双腔化油器)
E:V型发动机
1:曲轴箱
7:曲轴
11:谷部
131、132:化油器的进气通道
14:进气口
15:排气口
16:进气歧管
17:进气歧管的第一管路
18:进气歧管的第二管路
20:进气歧管的共用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9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麻秆生成炭黑的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