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动机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0358.6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道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67/06 | 分类号: | F02B67/06;F16H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威;徐金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旋转 平衡 调节 构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旋转零件组件的旋转平衡的构造和方法,所述旋转零件组件由包括发动机中的曲轴和减震带轮的多个零件组成,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体,减震带轮与其它零件一起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体上。
背景技术
【0002】安装在汽车等中的发动机体包括在形成于气缸体内的气缸中设置的活塞,以使活塞能在气缸中往复运动。活塞通过连杆连接到作为发动机输出轴的曲轴上。气缸盖设置在气缸体的上端,燃烧室限定在气缸盖和各活塞之间。随着空气燃油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燃烧,活塞往复运动,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来转动曲轴。
【0003】各种零件安装在发动机体上,例如减震带轮连接到曲轴的前端及飞轮连接到曲轴的后端。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将包括减震带轮和飞轮这样的零件安装到发动机体得到的组件将被称为“发动机组件”。
【0004】在安装于发动机体的零件中,减震带轮是具有减震作用的带轮,所述减震带轮还具有将旋转力从曲轴传输到诸如在汽车中的那些辅助件(例如,空调的压缩机,动力转向泵)。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63-246564(JP-A-63-246564)的文献说明了前述技术。
【0005】图13示出了减震带轮的例子。该例子的减震带轮402具有通过臂425和轴套424连接到曲轴150的圆柱轮彀421,设置在轮彀421的外周上的减震橡胶423,设置在减震橡胶423的外周上的圆柱减震块422。根据所述结构,当曲轴150旋转时,轮彀421和减震块422与插入其间的减震橡胶423共振,并且所述共振抵消曲轴150的扭转震动,从而抑制曲轴150的震动。同样,在所述减震带轮402中,V形槽422a形成在减震块422的外表面中,并且用于驱动诸如空调压缩机和动力转向泵的辅助件的带通过安装在V形槽422a上,而卷绕减震带轮402。
【0006】典型地,由安装在发动机体上的多个零件(例如,减震带轮,飞轮,曲轴)组成的旋转零件组件的旋转平衡通过调节每个所述零件的旋转平衡来调节。因此,为获得发动机组件的理想的旋转平衡,需要精确地调节每个零件的旋转平衡。同样,即使能获得构造旋转零件组件的每个零件的理想的旋转平衡,由于例如连接各零件到曲轴的公差,安装在发动机组件上的旋转零件组件的旋转也可能失去平衡。
发明内容
【0007】由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调节由包括曲轴和减震带轮的多个零件组成的旋转零件组件的旋转平衡、而无需对每个零件的旋转平衡进行精确调节的构造和方法。
【0008】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用于发动机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包括:减震带轮,其具有设置在轮彀的外周上的弹性构件和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周上的减震块;发动机组件,其具有发动机体和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体上的多个零件,所述多个零件包括所述减震带轮;及平衡件,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减震块,以调节所述发动机组件的旋转平衡。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可以为:所述减震块具有与所述平衡件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减震块的与所述发动机体的位置相对一侧的部分处,并且所述连接部形成为所述连接部能装入所述平衡件的形状。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可以为:所述连接部是环状的,其沿着所述减震块的与所述发动机体的位置相对一侧的部分的外围延伸。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可以为: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凹部,所述平衡件钩住所述凹部。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可以为:所述平衡件具有所述连接部装入其中的夹持部和用作配重的重量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重量部一体形成。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可以为:所述平衡件设有多个,并且每个所述平衡件具有不同的质量。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平衡调节构造可以为: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夹持部的下边缘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是第一距离;所述凹部的中心与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是第二距离,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间隙的一侧与所述夹持间隙的另一侧之间的距离是第三距离;并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三距离之间的比、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三距离之间的比和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间的比是在0.5到1.5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