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外燃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02212276.1 | 申请日: | 2002-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常绪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绪芝 |
| 主分类号: | F02B23/00 | 分类号: | F02B23/00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用外燃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多采用内燃发动机,是在汽缸内燃烧燃料以产生热能驱动车辆的。内燃机存在很多优点的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热能的利用率太低,70%左右的热能被白白浪费掉了,为此人们积极的对发动机进行改进,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外燃发动机是利用在汽缸外部的热能提供汽缸内作功的能量,已有技术有报道,但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外燃发动机,特点是使燃料安排在一个更加合理的环境中燃烧,燃烧的更彻底,更充分,同时改变了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作功时而不得不采取大幅度降温措施,避免热能的白白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燃发动机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外燃发动机,包括汽缸,汽缸包括缸体、缸盖,缸体内有活塞,活塞下部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联,其特征在于汽缸连通一气体加压装置,气体加压装置内有循环气室和对循环气室的加热装置,循环气室与缸体内连通。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车辆载重多少确定汽缸的多少及缸径的大小,循环气体作为作功物质,可以是空气、蒸气或其它适合气体,循环气做为热能的载体,在气体加压装置内吸收热能,使其压力加大,再转移到汽缸内作功。
气体加压装置可以是多种,一般属于换热器结构方式。所述对循环气室的加热装置可以的燃料式,也可以是电加热式。
燃料式结构为:包括燃灶、火焰导管,循环气室置于燃烧室内,火焰导管设置于循环气室间。燃灶的燃料由外部燃料和助燃气组成,助燃气是由发动机的气泵(储气筒)中的气体经换热后供给的,助燃气同时提供燃灶燃烧的氧气。燃烧室带有保温材料。循环气室与火焰导管的接触面上带有翅片,中间可由隔板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相通。燃灶可根据不同的燃料设置不同的燃具,燃具可更换,以适应多种液体、气体燃料使用,固定使用时固体燃料也可做能源,本可采用公知的电子打火的方式。
电加热式结构为:所述对循环气室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设置在循环气室的内壁上。电热元件的电源由车内的蓄电池和发电机来供应。
气体加压装置采用两种结构方式,一种将气体加压装置安装在汽缸上部,称为顶置式,一种将气体加压装置安装在缸盖一侧称为侧置式,其余的结构方式同内燃机的结构方式,安装方式同常规的内燃机安装方式。
气体加压装置的侧置式方式是:气体加压装置安装在汽缸的侧部,循环气室通过进气道和出气道与缸体连通,进气道和出气道上设有出气开关和进气开关。进气开关和出气开关分别包括一杆部,杆部穿过进气道或出气道,与进气道或出气道连接部位留有与进气道或出气道口径相同的孔,杆部于缸盖外通过弹簧、摇臂、推杆、挺杆与凸轮连接(基本同内燃机进排气门结构)。杆部孔与进出气道孔相吻合时气道便通,孔部上移后,由杆部将其气道堵住,气道便被关闭。
气体加压装置的顶置式方式是:气体加压装置安装在汽缸的顶部,循环气室通过进气道和出气道与缸体内连通。进气道和出气道上的开关结构为:进出气开关臂为一条带双孔的扁型杆,杆的一端连接由拆页式轴接头连接连动摇壁,摇壁的另一端连接凸轮顶杆,顶杆与内燃机的凸轮连接(顶杆至凸输段与内燃机进排气门结构相同),进出气开关臂的双孔分别与进气道或出气道吻合,但保持一个孔与其中的进气道或出气道相通,另一个孔与出气道或进气道错位。
顶置式气体加压装置,当采用燃料式加热装置时,循环气室内可分布呈辐射状的火焰导管,火焰导管与燃灶的燃烧空间相通。
本实用新型穿过缸盖加有气体底数调整孔。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一种新的发动机结构方式,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同时避免了内燃机因降温而浪费大量能量。本实用新型是二冲程发动机,比内燃机减去了换气的二个冲程,热效率更高,车辆提速更敏捷,发动机操作可通过机械设定的与通用内燃机一样,安装本实用新型时整车部件不需作大的调整,气体加压装置的形状可适应安装需要,在铸造时可以与缸盖铸成一体,也可以单独以总成的方式设计,可根据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代替内燃机作用,具有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置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气体加压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置式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绪芝,未经常绪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2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外置硬盘插接式多用户安全型计算机
- 下一篇:水冷式型煤锅炉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