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的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及其防撞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4447.8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闫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彩华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6100 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的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及其防撞方法,支架固定于升降井的两侧内壁,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凹槽内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连接,升降井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滑动组件,充电桩本体的外侧固定有齿条,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在汽车等物体碰触横板组件后,第一板体接收撞击后,第二弹簧首先吸收撞击力后带动第二板体移动,第二板体带动弧形板旋转,使得弧形齿条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转轴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使得齿条带动充电桩本体下降,使得充电桩本体下降在升降井内,横板组件封堵在升降井的顶口部,防止汽车压在充电桩本体顶部导致充电桩本体损坏。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升降井 齿条 齿轮旋转 弧形齿条 齿轮 横板 齿轮带动齿条 齿轮带动转轴 汽车充电桩 新能源技术 板体移动 插入凹槽 齿轮啮合 防撞结构 滑动组件 两侧内壁 啮合连接 支架固定 第一板 顶口部 弧形板 内连接 撞击力 弹簧 板体 防撞 封堵 碰触 转轴 汽车 移动 吸收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的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分别设有升降井(2)和凹槽(8),所述凹槽(8)的两端均设有挡板组件(9),所述挡板组件(9)包括挡柱(14)、弧形板(15)、弧形齿条(16)和弹簧(17),所述弧形齿条(16)固定于弧形板(15)的边侧,所述弧形板(15)焊接于挡柱(14)的下部,所述弹簧(17)的一端固定于弧形板(15)的底部一侧,所述弹簧(17)远离弧形板(15)的一端固定于凹槽(8)的一端,所述凹槽(8)位于升降井(2)的两侧,所述升降井(2)的两侧均设有传动组件(26),所述传动组件(26)包括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支架(27)和转轴(12),所述支架(27)固定于升降井(2)的两侧内壁,所述支架(27)转动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两端分别插入凹槽(8)内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与弧形齿条(1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1)套接于转轴(12)的外侧,所述升降井(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滑动组件(25),所述滑动组件(25)连接有升降座(5),所述升降座(5)的顶部固定有充电桩本体(6),所述充电桩本体(6)的外侧固定有齿条(13),所述齿条(13)与第二齿轮(11)啮合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彩华,未经闫彩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118444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智能充电站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故障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