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加速踏板防误踩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4781.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江;高超;蒋元广;任钢;范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白凤武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加速踏板防误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传感器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以及车前障碍物信息通过CAN网络传送到信号分析处理系统中,处理系统做出判断并最终通过CAN网络到整车控制器内,由整车控制器发出最终指令;采用雷达传感器收集前方障碍物与本车的距离信息,同时车速传感器收集车速信息,整车控制器实时记录加速踏板的开度和时间,通过求导得到加速踏板的变化速率且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加速踏板防误踩保护系统会预先设定车距,车速和加速踏板的变化速率三个参数的阈值作为安全行车临界值。本发明的优越效果是具有很高的判别精确度,系统稳定性强,不增加多余的成本,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踏板 纯电动汽车 整车控制器 防误踩 信号分析处理系统 车速传感器 雷达传感器 前方障碍物 系统稳定性 障碍物信息 安全行车 车速信息 处理系统 距离信息 实时记录 行驶状态 传感器 车距 开度 求导 车速 交通事故 指令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加速踏板防误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雷达测距传感器探测到前方有障碍物的条件下,当油门踏板的踏板开度的变化速率K,车距i低于阈值,车速v超出阈值,则系统判断为误踩油门并快速响应,信号分析处理系统通过CAN网络发送信号到整车控制器中,整车控制器发出信号使电机转为输出相反的扭矩;步骤2.1、K>K0,则系统判断驾驶员为正常加速,不执行命令;步骤2.2、K≤K0,且v≤v0,当i﹥i0,判断驾驶员意图为紧急提速而急踩油门,不执行命令;步骤2.3、K≤K0,且v﹥v0,当i≤i0,判断为驾驶员误踩油门,系统执行命令,车辆停止供油并制动;步骤2.4、K≤K0,且v﹥v0,当i﹥i0,判断驾驶员意图为紧急提速而急踩油门,不执行命令;其中i、v分别为雷达传感器与车速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的信号值,K是由整车控制器采集到的踏板开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求导得到的,K0、i0、v0是系统中设置的阈值,根据车型和对车速要求的不同,相应的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所述的车距i、车速v和加速踏板变化速率K三个参数的采集以及对应的阈值i0,v0,K0的设定:步骤3、车距i和车速v;步骤3.1、所述的车距阈值的设定与实际车速有关,以驾驶员遇到突发状况时开始计算刹车距离S,将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驾驶员发现状况到踩下踏板的t1时段中:s1=ν1t1式中:v1为汽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t1为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10–0.20s,s为秒;步骤3.2、踩下制动踏板到产生制动力的t2时段中:s2=ν1t2式中:t2为从踩下踏板到产生制动力的时间,为0.03–0.05s;s为秒,步骤3.3、从汽车产生制动力到制动力达最大值的t3时段中:产生制动力后,汽车开始减速,减速度a呈线性增长,且减速度最大值a1=μg,μ为车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取值为0.7;g为重力系数,取g=9.8m/s2;s为秒;
式中:ti为t3时间段内任意点的时间,t3为汽车减速度增长时间,取0.15s,s为秒,![]()
式中:v2为t3阶段的末速度;步骤4、加速踏板的变化速率K;步骤4.1、在紧急的情况下,不同的司机在踩死不同车型的制动踏板动作过程中,踩制动踏板时间都小于0.11秒,在紧急制动时,要求踏板的开度都要被踩到满开度100%;以此为标准,设定一个阈值:K0=0.11/100每次司机踩下加速踏板,整车控制器记录下加速踏板的开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求导能够计算出油门开度速率K;步骤4.2、将不同的车速代入以上步骤的公式,便得到不同车速v0相对应的车距i0的阈值;步骤4.3、根据实际车速选取对应车距的阈值,结合加速踏板的变化速率即能够进行判断,即当车速为60km/h时,车距的阈值取25.66m,当车距小于等于25.66m,加速踏板变化速率的阈值小于K0,则判断司机误踩油门,防误踩油门保护系统会直接工作,电机会输出一个相反的扭矩,协助制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9478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辆的电源系统
- 下一篇:轨道交通车辆及其故障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