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0729.5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9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楼浩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企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B62K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本体,所述智能单车本体包括前减震杆、前支撑杆、座垫和设备盒,前减震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圈。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能够对扫码牌进行有效的密封和保护,避免了扫码区域的长时间暴露,避免了扫码区域的破损,防护效果好,能够对智能单车本体前部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释,使用更加方便,有效的保证了智能单车本体的使用寿命,能够对使用者施加的挤压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提高了智能单车本体的减震性能,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单车的损坏,减震性能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智能 单车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单车本体(1)包括前减震杆(2)、前支撑杆(3)、座垫(6)和设备盒(7),所述前减震杆(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29),所述第一容置腔(29)内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限位环(30),所述限位环(30)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6),所述第一容置腔(29)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8);所述第一容置腔(29)的内部套设有前支撑杆(3),且支撑杆(3)的外表面和密封圈(26)的内圈相接触,所述前支撑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容置腔(29)相适配的活塞(27),且活塞(27)位于限位环(30)的下部,所述活塞(27)的底面和第一减震弹簧(2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座垫(6)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缓冲板(24),所述缓冲板(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减震弹簧(25),所述座垫(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5);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底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柱(4),且第二支撑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智能单车本体(1)上,所述第二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20),所述第二容置腔(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卡接槽(18),每个所述卡接槽(18)的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22);所述第二容置腔(20)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19),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底端套设在第二容置腔(20)内,且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4)的交接处通过螺钉(23)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胶块(17),且缓冲胶块(17)的底面和第三减震弹簧(1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底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接槽(18)相适配的卡接块(21),且卡接块(21)卡接在卡接槽(18)内,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2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卡接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盒(7)的正面开设有空腔(15),所述设备盒(7)的顶部开设有通槽(8),且通槽(8)和空腔(15)相连通,所述空腔(1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11),每个所述滑槽(11)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空腔(15)的内部放置有与空腔(15)相适配的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1)相适配的滑块(10),且滑块(10)卡接在滑槽(11)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企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诸暨企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41072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鞍座
- 下一篇:一种方便调节高低的减震自行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