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充电的自动化停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7770.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袁潘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倍斯特曼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1F13/04;B60L5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化停车库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可自动充电的自动化停车库,包括库房,还包括设置在库房内的混凝土基础,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的、数量至少一个的、用于托住汽车的置车平台,还包括给汽车充电的、与置车平台相配的充电装置,还包括与置车平台配套安装的、用于锁定车位的车位锁定机构,还包括与智能手机通讯连接的微型控制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器、电源,充电装置处于置车平台的上方并与库房顶壁配合安装,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浮升平板,充电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浮升平板的上部承载面上,电源设置在库房顶部。使得充电装置处于置车平台的上方并与库房顶壁配合安装,使用方便,并且不占据有限的停车位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充电 自动化 车库 | ||
【主权项】:
1.一种可自动充电的自动化停车库,包括库房(1),还包括设置在库房(1)内的混凝土基础(19),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基础(19)上的、数量至少一个的、用于托住汽车(24)的置车平台(2),还包括给汽车(24)充电的、与置车平台(2)相配的充电装置,还包括与置车平台(2)配套安装的、用于锁定车位的车位锁定机构,还包括与智能手机通讯连接的微型控制器(23),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器(3),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与充电器(3)电性连接的电源(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处于置车平台(2)的上方并与库房(1)顶壁配合安装,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浮升平板(11),所述充电器(3)可拆卸地安装在浮升平板(11)的上部承载面上,所述电源(4)设置在库房(1)顶部;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筒状结构的主套筒(13)、副导向筒(12),所述主套筒(13)上端固定在库房(1)顶壁上,所述主套筒(13)下端为开口结构,所述副导向筒(12)可上下滑动地套装在主套筒(13)内壁上并可活动地穿过主套筒(13)下端,所述主套筒(13)下端开口内侧设有向内侧方向凸起的限高凸缘(13a),所述副导向筒(12)上端设有向外侧方向凸起的勾搭凸缘(12a),当所述副导向筒(12)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勾搭凸缘(12a)搭靠在限高凸缘(13a)上;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浮升平板(11)高度位置的、受微型控制器(23)控制的牵引升降机构;充电时,所述副导向筒(12)处于最低位置,所述浮升平板(11)上侧与副导向筒(12)下端之间留有能够使得充电器(3)自由进出的间隙;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充电器(3)和电源(4)的电缆(7),还包括用于卷收电缆(7)的、受微型控制器(23)控制的收线机构,所述库房(1)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收线机构的驱动安置室(1a);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托底电机(16)、托底板(17)、托座(14),所述托底电机(16)受微型控制器(23)控制,所述托底板(17)套装在托底电机(16)的输出主轴上并可进行水平旋转,所述托座(14)固定在主套筒(13)下端外壁上,所述托座(14)和主套筒(13)下端之间形成一个与托底板(17)在高度位置上相适配的托底限位槽(15),当所述浮升平板(11)和副导向筒(12)恰好完全处于主套筒(13)内腔中时,所述副导向筒(12)下端与浮升平板(11)的上侧相接触,所述托底板(17)恰好与浮升平板(11)下侧位置相对应并托住浮升平板(11),并且托底板(17)正对且插入托底限位槽(15)中;所述置车平台(2)配套安装有两个处于混凝土基础(19)中的、与微型控制器(23)相连的感应器(18),当汽车(24)完全地处于置车平台(2)之上时,所述两个感应器(18)分别对应汽车(24)前后端位置并处于感应状态;所述浮升平板(11)安装有至少一对竖直延伸的限位导向柱(11a),所述副导向筒(12)上设有与限位导向柱(11a)一一活动配合的导向腔(12b),所述限位导向柱(11a)顶端设有防脱勾块(11b),充电时,所述防脱勾块(11b)抵靠导向腔(12b)的底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倍斯特曼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倍斯特曼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9777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