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2+检测活性评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0140.8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亮;邵晨雯;张萌;顾茂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95/24 | 分类号: | C07D295/24;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近红外的荧光探针,它具有如下结构式I。实验证明,该荧光探针对Fe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可以定量检测水溶液中的Fe2+,并且可以检测细胞中的Fe2++。本发明公开了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法以及对Fe2+检测活性研究。 |
||
搜索关键词: | 近红外荧光探针 检测 定量检测 活性评价 活性研究 荧光探针 荧光 制法 合成 细胞 | ||
【主权项】:
1.一个近红外的的荧光探针,中文名为4‑(4‑(2‑(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环己环‑1‑烯‑1‑基)乙烯基)苯基)吗啉‑4‑氧,其特征是它具有以下结构式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7014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