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2+检测活性评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0140.8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亮;邵晨雯;张萌;顾茂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95/24 | 分类号: | C07D295/24;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红外荧光探针 检测 定量检测 活性评价 活性研究 荧光探针 荧光 制法 合成 细胞 | ||
近红外的荧光探针,它具有如下结构式I。实验证明,该荧光探针对Fe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可以定量检测水溶液中的Fe2+,并且可以检测细胞中的Fe2++。本发明公开了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法以及对Fe2+检测活性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2+检测活性评价。
背景技术
铁是生物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以多种形式在体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是 几乎所有生物细胞正常生长所必需的金属元素。铁在人体内的分布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组织 中都有,其中以肝、脾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肺。铁在人体内有两种形式,一类为功能性铁, 主要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循环的红细胞内;另一类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 式存在于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和骨髓内。这些铁可以参与血红蛋白,细胞色素及各种酶的合成。很多含铁酶控制着重要的氧化、水解和转化过程,因此与组织吸收、氧化磷酸化、淋巴细胞与粒细胞功能、躯体与神经组织的发育有关。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组成部分,可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它直接参与氧的运输与储存。此外,铁在神经系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正常的代谢与神经系统的疾病紧密相关。
Fe2+,由于能够催化体内的O2和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而过量的羟自由基最终会导致 对重要细胞结构的过氧化损伤,在生命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细胞内的Fe2+进行动态,原位检测以及可视化成像分析,不但是生命科学科学研究所迫切需求的,同时也 是分析化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
荧光探针因为具有简单操作性、高灵敏性以及高选择性而被应用于检测金属离子以及其 他小分子。基于含有氮氧化物功能学的原理,该探针可以与Fe2+结合脱氧,生成荧光团,因 此可将它们开发成为Fe2+的探针,由于荧光团激发为456nm,发射640nm,处于近红外波长 范围内,可以进行体外测试以及细胞活性测试,甚至小动物活体成像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的荧光探针的制备与检测Fe2+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近红外的荧光探针,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一种近红外的的荧光探针的制法,其特征是它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1 称取化合物II(214mg,1.16mmol)加入50mL圆底烧瓶中,3mL甲苯将化合物C溶解,称取醋酸钯(5.67mg,0.025mmol,0.06eq)、碳酸铯(164.46mg,0.51mmol,1.2eq)、BINAP(15.73mg,0.025mmol,0.06eq)、吗啉(140Ml,1.60mmol)按比例加入反应液中,于 100℃加热回流8h,TLC跟踪检测反应,整个反应过程用氩气保护。将反应液使用硅藻土抽 滤,保留滤液再用真空旋转蒸发仪蒸干,使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粗产物,最终 得到一类白色针状固体,即化合物III(112mg,产率50.49%)。
步骤2 称取化合物III(293.7mg,1.54mmol),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环己环 (286mg,1.54mmol)加入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70μL哌啶,3mL无水乙醇,室温搅拌5h,TLC跟踪检测反应直至化合物III反应完全。抽滤,用无水乙醇少量冲洗,最终得到深红棕色固体 即化合物IV(401mg,产率72.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0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