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8533.4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姚万祥;席悦;苏刚;许春峰;张春晓;陈广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F13/00;F24H3/04;F24H9/18;F24F6/12;F24F3/16;F24F11/5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光环境调控系统、温度调控系统、湿度调控系统及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移动控制系统。本实发明的效果是该系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WiFi控制。经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识别后对不同的环境参数进行调控。该系统的电扇以及传感器显示屏等用电设备均由内置蓄电池进行供电,当电量不足时将自动移动至充电区进行充电。该系统中设有应急停止装置,在面对突发情况下能够人工干预紧急刹车。该系统配有三个万向轮,均可由手机远程控制移动和自主识别移动至规定地点。该系统有红外测距传感器,可以与人保持距离跟踪调控室内微环境。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室内 环境 调控 机器人 | ||
【主权项】:
一种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其特征是:该机器人包括光环境调控系统(17)、温度调控系统(16)、湿度调控系统(3)及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7)、移动控制系统(9);所述光环境调控系统包括智能台灯(17),并固定在外壳(11)上方;所述温度调控系统包括风扇(16)通过固定支座(14)设在外壳(11)顶部左侧,电热元件(27)固定设在风扇(16)前罩内;所述湿度调控系统(3)包括蓄水箱(5)、加湿器空气吸收口(6)安装在外壳(11)右侧并且蓄水箱(5)在加湿器空气吸收口(6)上方,湿空气传输管(18)下方与蓄水箱(5)固定,上方与喷管(3)固定,且喷管(3)伸出外壳(11)默认方向向前,负离子过滤器及紫外线消毒灯(28)设在喷管(3)与外壳(11)之间,超声波雾化器及内部电机(29)设在蓄水箱(5)与加湿器空气吸收口(6)之间;所述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7)包括净化器空气吸收口(7)在外壳(11)的中下部,送风管(21)一端与净化器空气吸收口(7)打通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1)上方波纹管(15)连接,波纹管(15)另一侧与风扇(16)后方吸风处固定,紫外线消毒灯(26)设在送风管(21)旁边位于外壳(11)内部吊顶安装,多效过滤装置(20)设在送风管(21)中下方,蜂鸣器与报警灯组成的报警系统(13)设于外壳(11)的上方,所述湿空气传输管(18)和送风管(21)材质均为透明材料;所述光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PM10、VOCs及甲醛浓度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组(4)设在外壳(11)的顶部,显示屏(2)设在外壳(11)的顶部并位于风扇(16)、台灯(17)、加湿器喷管(3)的后方,WiFi模块及红外线接收、发射模块(1)设于外壳(11)的上方中间处;所述移动控制方面外壳(11)的前方设置一个红外测距传感器(12),底部配有三个万向轮(10),通过固定支座(14)固定于底盘(9),应急刹车装置(25)设在底盘(9)的侧后方,电动伸缩杆(8)设在底盘(9)的正上方;所述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供电系统为蓄电池(19)固定设在外壳(11)内部下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1853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
- 下一篇:蓄冷式空调机及其制储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