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8533.4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姚万祥;席悦;苏刚;许春峰;张春晓;陈广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F13/00;F24H3/04;F24H9/18;F24F6/12;F24F3/16;F24F11/5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室内 环境 调控 机器人 | ||
1.一种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其特征是:该机器人包括光环境调控系统(17)、温度调控系统(16)、湿度调控系统(3)及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7)、移动控制系统(9);
所述光环境调控系统包括智能台灯(17),并固定在外壳(11)上方;
所述温度调控系统包括风扇(16)通过固定支座(14)设在外壳(11)顶部左侧,电热元件(27)固定设在风扇(16)前罩内;
所述湿度调控系统(3)包括蓄水箱(5)、加湿器空气吸收口(6)安装在外壳(11)右侧并且蓄水箱(5)在加湿器空气吸收口(6)上方,湿空气传输管(18)下方与蓄水箱(5)固定,上方与喷管(3)固定,且喷管(3)伸出外壳(11)默认方向向前,负离子过滤器及紫外线消毒灯(28)设在喷管(3)与外壳(11)之间,超声波雾化器及内部电机(29)设在蓄水箱(5)与加湿器空气吸收口(6)之间;
所述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7)包括净化器空气吸收口(7)在外壳(11)的中下部,送风管(21)一端与净化器空气吸收口(7)打通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1)上方波纹管(15)连接,波纹管(15)另一侧与风扇(16)后方吸风处固定,紫外线消毒灯(26)设在送风管(21)旁边位于外壳(11)内部吊顶安装,多效过滤装置(20)设在送风管(21)中下方,蜂鸣器与报警灯组成的报警系统(13)设于外壳(11)的上方,所述湿空气传输管(18)和送风管(21)材质均为透明材料;
所述光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PM10、VOCs及甲醛浓度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组(4)设在外壳(11)的顶部,显示屏(2)设在外壳(11)的顶部并位于风扇(16)、台灯(17)、加湿器喷管(3)的后方,WiFi模块及红外线接收、发射模块(1)设于外壳(11)的上方中间处;
所述移动控制方面外壳(11)的前方设置一个红外测距传感器(12),底部配有三个万向轮(10),通过固定支座(14)固定于底盘(9),应急刹车装置(25)设在底盘(9)的侧后方,电动伸缩杆(8)设在底盘(9)的正上方;
所述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机器人供电系统为蓄电池(19)固定设在外壳(11)内部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式室内微环境调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智能护眼台灯(17)为自动或者手动调节光照度及光照区域的台灯,所述风扇(16)为能够倾斜角可调360°旋转,所述喷管(3)能够在外壳(11)上方360°旋转,所述万向轮(10)能够依红外传感器(12)可控制其位移360°自由旋转,所述电动伸缩杆(8)能够通过电机(22)控制调整内杆(24)与外管(23)之间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85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
- 下一篇:蓄冷式空调机及其制储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