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张弦结构的找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7620.2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6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白光波;朱忠义;刘飞;陈一;邓旭洋;张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张弦结构的找形方法,该方法能在张弦结构上弦给定,且撑杆保持竖直的条件下寻找相应的下弦索构形,并给出初始态的预应力。本发明可在不改变上弦刚性部分几何形状、保持撑杆竖直的前提下进行张弦结构下弦索的找形,使结构的初始态与建筑几何完全吻合;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单向、双向、多向张弦梁以及张弦网壳等不同类型的张弦结构;找形过程中仅更新节点的z坐标,节点x、y坐标自动满足平衡方程,无需进行更新,从而使撑杆自动保持竖直;控制参数少,可以针对给定的上弦刚性部分的几何形状,直接得到一系列不同尺寸的下弦索形状以及对应的预应力,便于建筑方案比选和结构优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张弦结构的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张弦结构按构件特性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上弦刚性部分与撑杆组成的刚性模型,其中撑杆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二部分为下弦索构成的柔性模型;步骤2:约束刚性模型的边界节点,以及每根撑杆下端点的三个平动自由度,在指定荷载作用下进行静力计算,提取撑杆内力;步骤3:约束柔性模型的边界节点,以及每个下弦索节点的z向自由度,在自重作用下进行静力计算,提取每个下弦索节点的z向反力;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反力值与步骤2中的撑杆内力相加,所得结果作为柔性模型找形采用的外荷载;步骤5:以力密度为变量建立柔性模型下弦索节点的x向、y向平衡方程组,求解方程组的通解,该通解称作力密度模态,满足各节点x向和y向平衡条件;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力密度模态乘以调整系数,得到柔性模型找形采用的力密度;步骤7:采用步骤6得到的力密度,并将步骤4得到的外荷载施加到柔性模型的相应节点上,对柔性模型进行带荷载的力密度法找形;步骤8:检查找形得到的柔性模型几何是否满足与建筑功能相关的要求,若满足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步骤6,更新力密度模态的调整系数,并重新进行找形,直至得到几何尺寸满足要求的柔性模型;步骤9:根据找形结果更新张弦结构整体模型,检查本次找形引起的结构几何尺寸变化幅度是否在预设限值之内,若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基于最新的结构模型重新执行上述找形过程,直至单次找形引起的几何尺寸变化幅度小于预设限值;步骤10:根据找形后的下弦索长度和相应的力密度,求解初始态中下弦索的预应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9762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替运行的继电器
- 下一篇:高稳定性电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