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钩状效应拓展检测范围的生物芯片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59347.X | 申请日: | 2016-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3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华;张磊;石西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东莞博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张文祎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钩状效应拓展检测范围的生物芯片及其检测方法。该生物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靶标区,所述靶标区内固定有捕获抗体,所述捕获抗体与分析物复合,通过与分析物复合的标记抗体产生可检测的信号,用于样品中分析物的定量分析;至少一个指示区,所述指示区内固定有抗原;所述固定抗原不与分析物复合,而与未复合分析物的标记抗体复合,产生可检测的信号,用于判定是否发生了钩状效应。本发明的生物芯片操作灵活简便、节省时间、灵敏度高,极大的扩宽了生物分子的检测范围,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钩状 效应 拓展 检测 范围 生物芯片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非诊断目的利用钩状效应拓展检测范围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组装生物芯片,所述生物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靶标区,所述靶标区内固定有捕获抗体,所述捕获抗体与分析物复合,通过与分析物复合的标记抗体产生可检测的信号,用于样品中分析物的定量分析;至少一个指示区,所述指示区内固定有抗原;所述固定抗原不与分析物复合,而与未复合分析物的标记抗体复合,产生可检测的信号,用于判定是否发生了钩状效应;(2)标准曲线的绘制:将一系列浓度的待测分析物标准品分别与标记抗体混合,形成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流经步骤(1)所述的生物芯片,形成一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所述靶标区和指示区分别输出信号,根据分析物标准品的浓度和信号值分别拟合出靶标区的标准曲线A和指示区的标准曲线B,确定靶标区的标准曲线A中发生钩状效应时的临界分析物浓度及对应的指示区标准曲线B中的临界信号;(3)将待测样品与标记抗体混合,形成二者的混合溶液;(4)将该混合溶液流经步骤(1)所述的生物芯片,形成一反应体系;(5)反应结束后,将指示区输出的信号与临界信号比对,判断是否发生钩状效应,从而使用靶标区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物定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东莞博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东莞博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5934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