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4-二氢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19328.7 | 申请日: | 2016-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加荣;余晓叶;魏强;肖文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11/20 | 分类号: | C07D311/20;C07D409/04;C07D311/94;C07D405/10;C07F7/10;A61K31/366;A61K31/381;A61K31/4192;A61K31/695;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徐迪帆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4‑二氢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混合物形式:其中,R1选自氢;R2选自C6‑10芳基C2‑6炔基、C3‑8环烷基C2‑6炔基、三C1‑6烷基硅基C2‑6炔基、C6‑10芳基C1‑6烷基、C3‑8环烷基C1‑6烷基、三C1‑6烷基硅基C1‑6烷基、C1‑6烷基、C3‑8环烷基、C6‑10芳基、C5‑10杂芳基、C2‑6烯基、C2‑6炔基、C5‑10杂芳基C6‑10芳基;其中,C6‑10芳基可任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选自氢、C1‑6烷基、C3‑8环烷基、C1‑6烷氧基、卤素、C2‑6烯基、C2‑6炔基的基团取代;C5‑10杂芳基可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选自氢或对甲苯磺酰基的基团取代;或R1与R2同与他们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5‑6环烷基。该类化合物能够用于治疗癌症相关疾病。 |
||
| 搜索关键词: | 烷基 环烷基 芳基 炔基 杂芳基 二氢香豆素 类化合物 烷基硅基 烯基 制备 对甲苯磺酰基 混合物形式 立体异构体 治疗癌症 可选的 碳原子 烷氧基 疾病 | ||
其中,R1选自氢;
R2选自C6‑10芳基乙炔基、C3‑8环烷基乙炔基、三C1‑6烷基硅基乙炔基、C6‑10芳基乙基、C3‑8环烷基乙基、三C1‑6烷基硅基乙基、C1‑6烷基、C3‑8环烷基、C6‑10芳基、C5‑10杂芳基、C2‑6烯基、C2‑6炔基、C5‑10杂芳基C6‑10芳基;其中,C6‑10芳基可任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选自氢、C1‑6烷基、卤素或C2‑6炔基的基团取代;C5‑10杂芳基可选的被一个或多个独立选自氢或对甲苯磺酰基取代;
或R1与R2同与他们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5‑6环烷基;
催化剂为磷酸二苯酯、R‑CPA或S‑C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R2选自苯乙炔基、4‑甲基苯乙炔基、4‑氯苯乙炔基、3‑氟苯乙炔基、环丙基乙炔基、三甲基硅基乙炔基、苯乙基、4‑甲基苯乙基、4‑氯苯乙基、3‑氟苯乙基、环丙基乙基、三甲基硅基乙基、乙基、4‑乙炔基苯基、环己基、2‑噻吩基、乙烯基、或
或R1与R2同与他们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戊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立体异构体具有Ia或Ib结构:其中,R1、R2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为下列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混合物形式: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4‑(苯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R,4R)‑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4‑(苯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S,4S)‑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4‑(苯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4‑(对甲苯基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R,4R)‑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4‑(对甲苯基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S,4S)‑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4‑(对甲苯基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4‑((对氯苯基)乙炔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R,4R)‑4‑((对氯苯基)乙炔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S,4S)‑4‑((对氯苯基)乙炔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4‑((3‑氟苯基)乙炔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R,4R)‑4‑((3‑氟苯基)乙炔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S,4S)‑4‑((3‑氟苯基)乙炔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4‑(环丙基乙炔基)‑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R,4R)‑4‑(环丙基乙炔基)‑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S,4S)‑4‑(环丙基乙炔基)‑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三甲基硅基)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R,4S)‑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三甲基硅基)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3S,4R)‑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三甲基硅基)乙炔基)色满‑3‑羧酸乙酯;
4‑(4‑乙炔基苯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R,4R)‑4‑(4‑乙炔基苯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S,4S)‑4‑(4‑乙炔基苯基)‑3‑(4‑甲氧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噻吩‑2‑基)色满‑3‑羧酸乙酯;
(3R,4R)‑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噻吩‑2‑基)色满‑3‑羧酸乙酯;
(3S,4S)‑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噻吩‑2‑基)色满‑3‑羧酸乙酯;
4‑环己基‑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R,4R)‑4‑环己基‑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S,4S)‑4‑环己基‑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色满‑3‑羧酸乙酯;
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乙烯基色满‑3‑羧酸乙酯;
(3R,4R)‑3‑(4‑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氧代‑4‑乙烯基色满‑3‑羧酸乙酯;
(3S,4S)‑3‑(4‑甲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932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