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79538.5 申请日: 2015-05-28
公开(公告)号: CN104863063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1
发明(设计)人: 杨书仁;姚建群;于殿卜;于文志;谭长瑞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1D22/00 分类号: E01D22/00;E02D27/1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具体步骤分为施工平台搭设、水下桩基表面处理、FRP玄武岩网格安装、PVC复合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本发明基于PVC复合模板代替传统定型钢模板,PVC复合模板造价较低、安装时仅需人工配合即可完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入成本。
搜索关键词: 基于 pvc 复合 模板 桥梁 水下 结构 围堰 快速 加固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固步骤如下:I、施工平台搭设在圆形桥墩(2)的外侧利用钢管、扣件搭设回字形脚手架平台(1),单侧面的宽度130cm,脚手架平台(1)的内侧距桥墩(2)的最近点为50cm,脚手架平台(1)内孔的纵向宽度为220cm,脚手架平台长和宽的尺寸均为480cm;II、水下桩基表面处理a、病害情况核实施工前,首先对水下桥墩桩基的病害情况进行核实;b、水下桩基表面处理水下桩基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桩基表面进行处理;二是对桩基底部周围河床进行平整;桩身加固前对桩身表面进行清理;检查桩身表面外漏钢筋,对外露钢筋除锈处理;桩底处理;III、FRP玄武岩网格安装水下桩基表面处理工作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FRP玄武岩网格(4)的安装工作,FRP玄武岩网格运至现场后,将其围绕在桩身四周,利用扎丝将其绑扎成直径1.7m的圆柱形,周长5.34m;FRP玄武岩网格,单个网格尺寸为10cm×5cm,整体尺寸为1×6m,共需三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搭接制成FRP玄武岩网格笼,每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围绕桩身一周,竖向搭接长度70cm,横向搭接长度10cm;搭接区域内所有网格节点均采用扎丝绑扎牢固;在FRP玄武岩网格笼上每隔一段距离绑扎限位器(3)即混凝土垫块,限位器(3)的竖向间隔为0.8m,横向间距0.8m,以环绕桩身方向等间距布设为宜;限位器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尺寸10×5×10cm,作为FRP玄武岩网格与PVC复合模板的限位装置;以防FRP玄武岩网格与桩身、PVC复合模板间的空间过小,设置紧贴在一起;玄武岩网格安装完成后,即可下水就位;IV、PVC复合模板安装根据病害情况、FRP玄武岩网格水下结构确定PVC复合模板(6)采用1.0cm厚PVC板制成内径1.9m高3m的圆柱型模板;为方便拼装,将PVC复合模板分成四块高1.5m半圆柱型模板,各半圆柱型模板采用PVC板条制成的法兰配合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为加强PVC复合模板的刚度,在模板外侧每隔30cm设置一道铁皮带;PVC复合模板采用工厂预制,预制完成后,首先进行拼装验收,验收完毕后经物流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待桥墩FRP玄武岩网格就位完毕后,即可进行PVC复合模板的现场拼装;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芦、钢丝绳将首节PVC复合模板在施工平台上就位,利用高强螺栓、垫片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并将铁皮带拧紧在首节PVC复合模板的外侧;拼装完成后保证首节模板的顶面为同一水平面,以利于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沉入水中,直至其顶面位于施工平台下沿为止,方便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利用人工将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搬到首节PVC复合模模板上方,对齐横向连接法兰的螺栓孔,穿入螺栓后拧紧螺栓,再进行竖向连接法兰的连接工作;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整个PVC复合模板的拼装验收工作;验收完毕后,进行PVC复合模板的入水就位工作;PVC复合模板入水时,利用铁片制作四个吊点对称布置在第二节PVC复合模板外侧的中上部,通过手拉葫芦起吊下沉、潜水员的水下引导,使其能避开玄武岩网格及混凝土垫块顺利沉入水底就位;采用草袋包裹级配碎石在PVC复合模板底部将模板埋住,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埋置深度以30~40cm为宜,草袋内外埋设两层;PVC复合模板就位完毕,经水下检查,验收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V、混凝土浇筑灌注的混凝土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凝土拌合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拌合,每组拌合时间10min;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法,利用10cm×4m的PVC管配合PVC漏斗、接头制成水下灌注导管;将导管I和导管II分别插入模板内侧、FRP玄武岩网格外侧的桩基加固区域,导管底距河床10cm;首先对模板内浇筑区域进行封底浇筑,浇筑高度10~15cm,以防整体浇筑时,基底承受压力过大,造成模板底部翻浆、模板开裂现象的发生;封底浇筑完成12h后即可进行正式浇筑;考虑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水中流动性、自密实性,正式浇筑采用双导管水下灌注法,即将两套导管对称布置在桩基外围,同时进行灌注;拌合好的混凝土经自制拌料斗底部的圆孔流入PVC漏斗,经PVC管灌入水下桩基加固区域;灌注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深情况,对导管进行拔管、截短处理,使混凝土埋深不大于1.5~2m;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后,缓慢向上拔起导管,直至导管地面略低于混凝土面,缓慢浇筑混凝土直至水下混凝土溢出PVC复合模板;再拔出导管,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自密实性,完成水下自流平后,潜水员对PVC复合模板顶面、外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模板外侧清洁;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检查;浇筑过程中,在拌合好的混凝土中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现场同步条件下养生,待施工完成后7d将试件带回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7d、28d混凝土强度实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7953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