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9538.5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仁;姚建群;于殿卜;于文志;谭长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vc 复合 模板 桥梁 水下 结构 围堰 快速 加固 方法 | ||
1.一种基于PVC复合模板的桥梁水下结构免围堰快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固步骤如下:
I、施工平台搭设
在圆形桥墩(2)的外侧利用钢管、扣件搭设回字形脚手架平台(1),宽度130cm,脚手架平台(1)的内侧距桥墩(2)的最近点为50cm,脚手架平台(1)内孔的纵向宽度为220cm,脚手架平台长和宽的尺寸均为480cm;
II、水下桩基表面处理
a、病害情况核实
施工前,首先对水下桥墩桩基的病害情况进行核实;
b、水下桩基表面处理
水下桩基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桩基表面进行处理;二是对桩基底部周围河床进行平整;
桩身加固前对对桩身表面进行清理;
检查桩身表面外漏钢筋,对外露钢筋除锈处理;
桩底处理;
c、FRP玄武岩网格安装
水下桩基表面处理工作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FRP玄武岩网格(4)的安装工作,FRP玄武岩网格运至现场后,将其围绕在桩身四周,利用扎丝将其绑扎成直径1.7m的圆柱形,周长5.34m;FRP玄武岩网格,单个网格尺寸为10cm×5cm,整体尺寸为1×6m,共需三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搭接制成FRP玄武岩网格笼,每块FRP玄武岩网格横向围绕桩身一周,竖向搭接长度70cm,横向搭接长度10cm;搭接区域内所有网格节点均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在FRP玄武岩网格笼上每隔一段距离绑扎限位器(3)即混凝土垫块,限位器(3)的竖向间隔为0.8m,横向间距0.8m,以环绕桩身方向等间距布设为宜;限位器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尺寸10×5×10cm,作为FRP玄武岩网格与PVC复合模板的限位装置;以防FRP玄武岩网格与桩身、PVC复合模板间的空间过小,设置紧贴在一起;
玄武岩网格安装完成后,即可下水就位;
d、PVC复合模板安装
根据病害情况、FRP玄武岩网格水下结构确定PVC复合模板(6)采用1.0cm厚PVC板制成内径1.9m高3m的圆柱型模板;为方便拼装,将PVC复合模板分成四块高1.5m半圆柱型模板,各半圆柱型模板采用PVC板条制成的法兰配合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为加强PVC复合模板的刚度,在模板外侧每隔30cm设置一道铁皮带;
PVC复合模板采用工厂预制,预制完成后,首先进行拼装验收,验收完毕后经物流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
待桥墩FRP玄武岩网格就位完毕后,即可进行PVC复合模板的现场拼装;
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芦、钢丝绳将首节PVC复合模板在施工平台上就位,利用高强螺栓、垫片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并将铁皮带拧紧在首节PVC复合模板的外侧;拼装完成后保证首节模板的顶面为同一水平面,以利于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
将首节PVC复合模板沉入水中,直至其顶面位于施工平台下沿为止,方便第二节PVC复合模板的拼装;利用人工将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搬到首节PVC复合模模板上方,对齐横向连接法兰的螺栓孔,穿入螺栓后拧紧螺栓,再进行竖向连接法兰的连接工作;
第二节PVC复合模板拼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整个PVC复合模板的拼装验收工作;验收完毕后,进行PVC复合模板的入水就位工作;
PVC复合模板入水时,利用铁片制作四个吊点对称布置在第二节PVC复合模板外侧的中上部,通过手拉葫芦起吊下沉、潜水员的水下引导,使其能避开玄武岩网格及混凝土垫块顺利沉入水底就位;采用草袋包裹级配碎石等重物在PVC复合模板底部将模板埋住,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埋置深度以30~40cm为宜,草袋内外埋设两层;
PVC复合模板就位完毕,经水下检查,验收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
e、混凝土浇筑
灌注的混凝土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拌合,每组拌合时间约10min;
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法,利用10cm×4m的PVC管配合PVC漏斗、接头等制成水下灌注导管;将导管I和导管II分别插入模板内侧、FRP玄武岩网格外侧的桩基加固区域,导管底距河床10cm;首先对模板内浇筑区域进行封底浇筑,浇筑高度10~15cm,以防整体浇筑时,基底承受压力过大,造成模板底部翻浆、模板开裂现象的发生;
封底浇筑完成12h后即可进行正式浇筑;考虑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水中流动性、自密实性,正式浇筑采用双导管水下灌注法,即将两套导管对称布置在桩基外围,同时进行灌注;
拌合好的混凝土经自制拌料斗底部的圆孔流入PVC漏斗,经PVC管灌入水下桩基加固区域;
灌注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深情况,对导管进行拔管、截短处理,使混凝土埋深不大于1.5~2m;
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后,缓慢向上拔起导管,直至导管地面略低于混凝土面,缓慢浇筑混凝土直至水下混凝土溢出PVC复合模板;再拔出导管,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自密实性,完成水下自流平后,潜水员对PVC复合模板顶面、外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模板外侧清洁;
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检查;
浇筑过程中,在拌合好的混凝土中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现场同步条件下养生,待施工完成后7d将试件带回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7d、28d混凝土强度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特希达交通设施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95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