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承载混合动力客车转向系统的集成布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2419.1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见;宁忠翼;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全承载混合动力客车转向系统的集成布置系统,包括大纵梁、过渡梁、尾纵梁、前支撑扭腿、后支撑扭腿、加强扭腿、转向系统支架、转向机、转向泵与转向油罐,其中,转向机、转向泵、转向油罐在转向系统支架上集成设计为一体以减小占用空间与缩短液压管路,适合混合动力客车,而大纵梁、过渡梁、尾纵梁、前支撑扭腿、后支撑扭腿、加强扭腿都是方管梁结构,适合全承载客车。因此,本设计不仅集成性较强、占用空间较小、适合混合动力客车,而且液压管路较短、环保性较强、适合全承载车身。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混合 动力 客车 转向 系统 集成 布置 | ||
【主权项】:
一种全承载混合动力客车转向系统的集成布置系统,包括大纵梁(5)及其上设置的转向机(6)、转向泵(7)、转向油罐(8),且转向机(6)通过转向系统支架(4)与大纵梁(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布置系统还包括前支撑扭腿(1)、后支撑扭腿(2)与加强扭腿(3);所述前支撑扭腿(1)的内端与大纵梁(5)的前端垂直连接,大纵梁(5)的后端与后支撑扭腿(2)的内端垂直连接,后支撑扭腿(2)的外端、前支撑扭腿(1)的外端分别与加强扭腿(3)的两端垂直连接,前支撑扭腿(1)、加强扭腿(3)、后支撑扭腿(2)上共连接有同一个转向系统支架(4),该转向系统支架(4)上连接有转向机(6)、转向泵(7)、转向油罐(8);所述集成布置系统还包括过渡梁(52)及高于大纵梁(5)设置的尾纵梁(51),所述后支撑扭腿(2)包括后中竖梁(24)及两两相互平行的后上横梁(21)、后中横梁(22)与后下横梁(23),所述加强扭腿(3)包括加强横梁(31)与加强竖梁(32);所述大纵梁(5)的后端经过渡梁(52)与尾纵梁(51)相连接,尾纵梁(51)上近尾纵梁(51)、过渡梁(52)交接处的部位与后上横梁(21)的内端相连接,过渡梁(52)上近过渡梁(52)、大纵梁(5)交接处的部位与后中横梁(22)的内端相连接,后中横梁(22)的外端与后中竖梁(24)的中部相连接,后中竖梁(24)的两端分别与后上横梁(21)中部、后下横梁(23)的内端相连接,后下横梁(23)的外端经加强横梁(31)后与前支撑扭腿(1)的的外端相连接,加强横梁(31)的中部与加强竖梁(32)垂直连接,且在前支撑扭腿(1)、加强横梁(31)、加强竖梁(32)、后下横梁(23)上共连接有同一个转向系统支架(4);所述转向系统支架(4)上位于后下横梁(23)、加强竖梁(32)之间的部位开设有与转向泵(7)相连接的泵安装孔(71),转向系统支架(4)上位于加强竖梁(32)、前支撑扭腿(1)之间的部位开设有外折弯边(41),该外折弯边(41)上开设有与转向油罐(8)相连接的油罐安装孔(81),转向系统支架(4)上位于加强横梁(31)、大纵梁(5)之间的部位开设有与转向机(6)相配合的转向机安装孔(61)、输出轴通过孔(62),大纵梁(5)位于转向机(6)的内侧,转向油罐(8)、转向泵(7)位于转向机(6)的外侧,且转向泵(7)的尾部位于后上横梁(21)、后下横梁(23)之间;所述大纵梁(5)、尾纵梁(51)、过渡梁(52)、前支撑扭腿(1)、后支撑扭腿(2)、加强扭腿(3)的制造材料都是矩形的方管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2241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