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酸化回收废弃线路板中钯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3646.7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付申;张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针对目前废弃线路板中钯的有效回收方法稀缺的现状,提供一套非酸化回收废弃线路板中钯的工艺,具体包括预处理工序、富集工序、无酸化造液工序、贱金属分离工序和还原工序。其特征是将废弃线路板中分选出来的金属部分溶解于铜盐和氯盐配制的混合溶液中,铜溶解后进入溶液,使钯得到富集,分离后再用过量的上述混合溶液使富集后的钯溶解,用萃取剂取钯,通过还原沉淀制得纯度为96‑98%的海绵钯。该工艺成本低、效率高、易于操作,反应条件温和,全程不使用强酸和强氧化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废弃线路板中钯的回收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酸化 回收 废弃 线路板 工艺 | ||
【主权项】:
非酸化回收废弃线路板中钯的工艺,具体包括下列步骤:(1)预处理工序:将废弃线路板在270‑330℃温度下处理30min,使废弃线路板中金属和非金属解离,经破碎分选得到金属粉末和非金属组分;(2)钯富集工序:将CuSO4·5H2O与饱和氯化钠以质量体积比为1g:4.8–6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反应液,然后将步骤(1)中得到的金属粉末加入到反应液中,控制金属粉中铜与CuSO4·5H2O中的铜摩尔比([Cu]/[Cu2+])大于1.4,在30‑60℃条件下搅拌反应20‑30min,使铜转化为氯化亚铜,钯在残渣中富集;(3)钯无酸化造液工序:将步骤(2)中富集钯的残渣分离,按照(2)中的方法制备反应液,将富钯残渣加入到反应液中,控制溶液中[Cu]/[Cu2+]摩尔比小于0.9,在60‑80℃条件下,搅拌反应30‑60min,使钯溶解在溶液中;(4)钯与贱金属分离工序:将(3)中步骤所得的溶液与二异戊基硫醚混合,震荡萃取2‑5分钟,待溶液分层后,取上层载钯有机相,用0.1‑0.5mol/L的NH3·H2O进行反萃,钯以Pd(NH3)4Cl2的形式进入溶液,与贱金属分离;(5)钯还原工序:往(4)中获得的溶液中徐徐滴加98%浓度的甲酸溶液,加入量按1g钯2‑3mL甲酸计算,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溶液中的钯全部还原沉淀,然后抽吸过滤,用纯水洗涤沉淀物2‑3次,105℃条件下干燥8‑12h后得到海绵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3364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