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酸化回收废弃线路板中钯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3646.7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付申;张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化 回收 废弃 线路板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弃线路板中的钯的清洁回收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技术,尤其适合于各类含钯废料的环境友好型资源化利用。
背景技术
废弃线路板处理的主要经济动力来自于其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其中铜是废弃线路板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含量约占废弃线路板的20%,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银和金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和接触件,钯是线路板孔金属化的必要原材料。铜和贵金属(主要是金、银和钯)占到线路板总价值的95%以上,对于拆除元器件的线路板裸板,钯占到其价值的50%左右。因此,钯的回收对于线路板资源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线路板回收的研究热点是湿法冶金。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铜、金、银及其他常规金属的回收。钯回收方面的研究很少,此外,已有的方法不能克服湿法冶金的缺点,例如,耗时长、经济成本高导致实际中不可操作、使用大量的酸和强氧化剂等。线路板中钯回收的关键步骤是钯与其他金属的分离,特别是钯与铜的分离。在线路板中,铜含量极高,铜与钯的性质较为接近。现有的选择性溶解铜的方法效率较低,且会造成铜的部分流失。因此,钯回收的一个关键步骤是钯的富集与铜的选择性溶解。在贵金属回收工艺中,溶剂萃取是回收低含量贵金属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较好的选择性,所得金属纯度高,利用多级萃取可以实现较高的回收率。目前使用较多的钯的萃取剂有二烷基硫醚、二烷基亚砜、酮肟、喹啉的羟基衍生物、有机磷萃取剂。其中二烷基硫醚具有最好的选择性和高的萃取效率,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发明以废旧电子电气产品中印刷线路板为原材料,通过富集、无酸化造液、贱金属分离、萃取分离等工序,实现钯的清洁回收,确立了一种操作简便、效率高、绿色环保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废弃线路板中钯的有效回收方法稀缺,传统方法回收效率低下,并需要使用强酸浸提,同时产生二次污染的现状,提供一种环境友好、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操作的钯回收方法,实现废弃线路板中钯的清洁高效回收。其特征是:将去除元器件的废弃线路板进行热处理,经过破碎、分选分离成金属组分和非金属组分。金属组分用不足量的硫酸铜和氯化钠溶液处理,使单质铜溶解进而富集钯,然后使用过量的硫酸铜和氯化钠溶液使钯溶解,再用二异戊基硫醚(S201)萃取钯,最后通过还原得到海绵靶。具体工艺包括下列工序:
1.预处理工序:将废弃线路板于270-330℃温度下处理30min,使废弃线路板中金属和非金属解离,经破碎分选得到金属组分和非金属组分,金属部分用于提取钯,非金属组分另行处理或销售。
2.钯富集工序:将CuSO4·5H2O与饱和氯化钠以质量体积比为1:4.8–6(g:ml)的比例混合,获得反应液,然后将1步骤得到的金属粉末加入到反应液中,在30-60℃条件下,搅拌反应20-30min,在此过程中,控制金属粉中铜与CuSO4·5H2O中的铜摩尔比([Cu]/[Cu2+])大于1.4,铜转化为氯化亚铜,钯富集在未溶解残渣中。
3.钯无酸化造液工序:将步骤2中未溶解残渣再次加入到反应液中,控制溶液中[Cu]/[Cu2+]的摩尔比小于0.9,在60-80℃条件下,搅拌反应30-60min,钯全部溶解在溶液中。
4.钯与贱金属分离工序:将3步骤所得的溶液与二异戊基硫醚溶液混合(萃取相比O/A=1:5),震荡萃取2-5分钟。待溶液分层后,取上层载钯有机相,用0.1-0.5mol/L的NH3·H2O(O/A=1:1),进行二级反萃,钯以Pd(NH3)4Cl2的形式进入溶液,与贱金属分离。
5.钯还原工序:往4中获得的溶液中徐徐滴加98%浓度的甲酸溶液,加入量按1g钯2-3ml甲酸计算,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溶液中的钯全部还原沉淀,然后抽吸过滤,用纯水洗涤沉淀物2-3次,105℃条件下干燥8-12h后得到海绵钯。
上述钯的富集工序是为了提高钯的回收率,若线路板中钯的含量较高(>0.2g/kg),则富集工序可以省略。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清洁环保、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全程未使用强酸和强氧化剂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钯回收方法。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方案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3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