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输入通道差速器式机电作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3438.1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5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崔佩娟;侍威;李建明;刘伟;王春明;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H02K7/1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机电作动器,具体公开一种双输入通道差速器式机电作动器,它包括滚珠丝杠、行星架输出轴、Ⅰ号输入齿轮轴、Ⅱ号输入齿轮轴、行星轮的支撑轴、行星轮、内外齿圈、Ⅰ号过渡齿轮、Ⅰ号过渡齿轮安装轴、Ⅱ号过渡齿轮、过渡齿轮的支撑轴承、2个RVDT和配套的RVDT端面齿轮、2个配套的电磁式制动器转子和电磁式制动器定子。本发明在结构上采用双输入电机平行同侧布局,通过行星齿轮差速器传递旋转运动,既减速又实现余度;采用滚珠丝杠作动器异侧布局,有效控制了差速器中心矩和截面长度尺寸;在传统的RVDT传感器上结合减速功能和余度技术,提高了RVDT的检测范围和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通道 差速器 机电 作动器 | ||
【主权项】:
一种双输入通道差速器式机电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作动器壳体(32)、差速器壳体盖(4)、差速器壳体(28)、差速器底座(37)和制动器壳体(38);作动器壳体(32)的左端设有差速器壳体盖(4),差速器壳体盖(4)的左端设有差速器壳体(28),差速器壳体(28)左端设有差速器底座(37),差速器底座(37)左端设有制动器壳体(38);所述的作动器壳体(32)内设有滚珠丝杠(20);所述的差速器壳体(28)内设有行星架输出轴(1)、Ⅰ号输入齿轮轴(9)、Ⅱ号输入齿轮轴(11)、行星轮的支撑轴(5)、行星轮(29)、内外齿圈(7)、Ⅰ号过渡齿轮(13)、Ⅰ号过渡齿轮安装轴(30)、Ⅱ号过渡齿轮(22)、过渡齿轮的支撑轴承(15)、Ⅰ号RVDT端面齿轮(23)和Ⅱ号RVDT端面齿轮(31);行星架输出轴(1)的左端与Ⅰ号输入齿轮轴(9)的右端之间设有行星架输出轴的支撑轴承(10);行星架输出轴(1)上设有若干个行星轮的支撑轴(5),每个行星轮的支撑轴(5)上均各自设有行星轮(29);行星架输出轴(1)的左端设有内外齿圈(7),内外齿圈(7)与差速器壳体(28)之间设有内外齿圈的支撑轴承(8);Ⅰ号输入齿轮轴(9)的齿轮与行星轮(29)啮合,行星轮(29)与内外齿圈(7)的内圈啮合;Ⅰ号过渡齿轮安装轴(30)上设有Ⅰ号过渡齿轮(13),Ⅱ号输入齿轮轴(11)的齿轮与Ⅰ号过渡齿轮(13)啮合,Ⅰ号过渡齿轮(13)与内外齿圈(7)的外圈啮合;行星架输出轴(1)的齿轮与Ⅱ号过渡齿轮(22)啮合;Ⅱ号过渡齿轮(22)上啮合有Ⅰ号RVDT端面齿轮(23)和Ⅱ号RVDT端面齿轮(31);Ⅱ号过渡齿轮(22)与差速器壳体盖(4)的伸出轴之间设有Ⅱ号过渡齿轮的支撑轴承(15);所述的制动器壳体(38)内设有Ⅰ号电磁式制动器转子(16)、Ⅰ号电磁式制动器定子(17)、Ⅱ号电磁式制动器转子(18)和Ⅱ号电磁式制动器定子(19);所述的滚珠丝杠(20)贯穿差速器壳体盖(4)与行星架输出轴(1)连接;所述的Ⅰ号输入齿轮轴(9)贯穿差速器底座(37)与Ⅰ号电磁式制动器转子(16)连接,Ⅱ号输入齿轮轴(11)贯穿差速器底座(37)与Ⅱ号电磁式制动器转子(18)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3343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齿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外啮合行星传动的无级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