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9898.7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李长录;刘景顺;张志强;马丽娟;付文俊;祝海锋;李中求;许健;尹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3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防灾救生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它由过渡舱、主舱、辅助舱构成,各舱体分体间用法兰连接,设有过渡舱门、主舱门、辅助舱舱门,特点在于舱体内系统主要由为通讯与环境气体监测系统及仪表提供电力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压缩氧气供氧装置、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气体稀释净化装置、过渡舱内设置集便器构成。解决了供氧,降温除湿,气体稀释净化,电力提供96小时以上乃至无限时供电,分体连接方便工作效率高、需要空间小、减少施工工程量,发生矿难以后不出救生舱可以进入所有舱内维护舱内设施同时方便矿工撤出舱内等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移动 体式 救生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它由过渡舱、主舱、辅助舱构成,各舱体分体间用法兰连接,设有过渡舱门、主舱门、辅助舱舱门,其特征在于:舱体内系统主要由为通讯与环境气体监测系统及仪表提供电力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压缩氧气供氧装置、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气体稀释净化装置、过渡舱内设置集便器构成,设置于辅助舱内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包括有隔爆外壳内的AC/DC转换模块、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本安电源转换模块,AC/DC转换模块经过二极管电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同时,电连接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至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经二极管至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其中: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包括充电电路的输出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的正极及场效应管T1的源极相连,电池的负极与GND相连,场效应管T1的栅极与放电保护电路相连,场效应管T1的漏极输出经过二极管D2与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相连,其中: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电池的正极与稳压管DZ1的阴极及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稳压管DZ1的阳极与可调电阻W3的一端相连,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与GND相连,可调电阻W3的中间点与三极管T5的基极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T1的栅极及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电阻R2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GND相连,开关S1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T5的基极与发射极并联,其中:交流动力电源电力不中断时,由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为大容量胶体蓄电池充电电压小于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7989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冻干线的自动上框装置
- 下一篇:具有设定控制器参数功能的电动车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