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9898.7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李长录;刘景顺;张志强;马丽娟;付文俊;祝海锋;李中求;许健;尹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3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移动 体式 救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防灾救生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或避难舱系统。
背景技术
涉及为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供电的技术,传统的蓄电池充电方法一般分为恒流和恒压充电两种,恒流充电方法可以实现迅速充电,但很容易造成充电过度;恒压充电方法极少产生过充电,但容易引起充电不足。快速充电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蓄电池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减少极板的极化时间,但快速充电采用高输入电流限制,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都有一定的损害。
在有备用电池的电源转换电路中,交流动力电源与电池供电之间大多采用电子转换电路或继电器电路进行切换,但在切换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动作时间滞后的问题,极易影响智能电路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对于在煤矿井下救生舱的特殊环境中,灾害条件下,交流动力电源与电池之间的不间断切换对于舱内的生存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存在动作时间滞后是不可允许的,关系到舱内人员生命的可靠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解决供氧、降温除湿、气体稀释净化、电力提供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它由过渡舱、主舱、辅助舱构成,各舱体分体间用法兰连接,设有过渡舱门、主舱门、辅助舱舱门,舱体内系统主要由为通讯与环境气体监测系统及仪表提供电力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压缩氧气供氧装置、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气体稀释净化装置、过渡舱内设置集便器构成,设置于辅助舱内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包括有隔爆外壳内的AC/DC转换模块、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本安电源转换模块,AC/DC转换模块经过二极管电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同时,电连接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至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经二极管至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其中: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包括充电电路的输出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的正极及场效应管T1的源极相连,电池的负极与GND相连,场效应管T1的栅极与放电保护电路相连,场效应管T1的漏极输出经过二极管D2与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相连,其中: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电池的正极与稳压管DZ1的阴极及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稳压管DZ1的阳极与可调电阻W3的一端相连,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与GND相连,可调电阻W3的中间点与三极管T5的基极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T1的栅极及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电阻R2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GND相连,开关S1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T5的基极与发射极并联,其中:交流动力电源电力不中断时,由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为大容量胶体蓄电池充电电压小于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所述的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主要包括隔爆外壳内电子开关、限流稳压、比较电路和振荡电路,经过AC/DC变换后的直流电源作为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由比较电路控制的振荡电路、电子开关、限流稳压的电路给大容量胶体蓄电池充电,电子开关的电路包括输入与电阻R1、R2、场效应管T3的源极相联,电阻R1的输出与三极管T7的基极及三极管T8的集电极相连,同时通过电容C3与GND相连,三极管T8的发射极与GND相连,555芯片的OUT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T8的基极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T3的栅极相连,然后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T7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7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6与GND相连,场效应管T3的漏极与限流稳压的电路相连。
井下交流动力电源中断后通过切换开关SW2将人力发电机接入AC/DC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冻干线的自动上框装置
- 下一篇:具有设定控制器参数功能的电动车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