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9898.7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李长录;刘景顺;张志强;马丽娟;付文俊;祝海锋;李中求;许健;尹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3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移动 体式 救生 系统 | ||
1.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它由过渡舱、主舱、辅助舱构成,各舱体分体间用法兰连接,设有过渡舱门、主舱门、辅助舱舱门,其特征在于:舱体内系统主要由为通讯与环境气体监测系统及仪表提供电力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压缩氧气供氧装置、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气体稀释净化装置、过渡舱内设置集便器构成,设置于辅助舱内供电装置的交流动力电源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不间断转换装置包括有隔爆外壳内的AC/DC转换模块、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本安电源转换模块,AC/DC转换模块经过二极管电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同时,电连接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至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经二极管至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其中:大容量胶体蓄电池输出电路包括充电电路的输出与大容量胶体蓄电池的正极及场效应管T1的源极相连,电池的负极与GND相连,场效应管T1的栅极与放电保护电路相连,场效应管T1的漏极输出经过二极管D2与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相连,其中: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电池的正极与稳压管DZ1的阴极及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稳压管DZ1的阳极与可调电阻W3的一端相连,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与GND相连,可调电阻W3的中间点与三极管T5的基极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T1的栅极及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电阻R2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GND相连,开关S1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T5的基极与发射极并联,其中:交流动力电源电力不中断时,由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为大容量胶体蓄电池充电电压小于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主要包括隔爆外壳内电子开关(9)、限流稳压(12)、比较电路(10)和振荡电路(11),经过AC/DC变换后的直流电源作为充电电路的输入(8)端,由比较电路(10)控制的振荡电路(11)、电子开关(9)、限流稳压(12)的电路给大容量胶体蓄电池(13)充电,电子开关(9)的电路包括输入(8)与电阻R1、R2、场效应管T3的源极相联,电阻R1的输出与三极管T7的基极及三极管T8的集电极相连,同时通过电容C3与GND相连,三极管T8的发射极与GND相连,555芯片的OUT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T8的基极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T3的栅极相连,然后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T7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7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6与GND相连,场效应管T3的漏极与限流稳压(12)的电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其特征在于:井下交流动力电源中断后通过切换开关SW2将人力发电机接入AC/DC转换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压风系统没被破坏时使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由设置于过渡舱内的地面压风入口通过入风阀门连接带过滤 阀门及杂质放出口的三级过滤器顺序经可调减压器、压力表、可调浮子流量计进入主舱后再经过涡流管接冷空气入舱口、热空气出舱口构成,压风系统被破坏时使用压缩氧气供氧装置由设置于过渡舱内的带供氧阀门的氧气钢瓶顺序经氧气高压表、氧气可调减压器、氧气低压表进入主舱后再经氧气可调浮子流量计接主舱供氧流入口构成,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由设置于辅助舱内的带有CO2阀门的液态CO2钢瓶经管路进入主舱后,经主控阀、分控阀连接蒸发盘管,蒸发盘管另一端为过滤冷却除湿后的气体出口,蒸发盘管上部为气动马达带动高压风扇抽入经过CO吸收剂、CO2吸收剂吸收后的上部主舱内气体入口进入的气体,并由CO2排除舱外出口排出,蒸发盘管下部为低压风扇抽入下部主舱内气体入口、冷凝水排除舱外出口构成,气体稀释净化装置由设置于过渡舱内的带有压缩空气阀门的压缩空气钢瓶经管路顺序连接出气阀门、出气高压表、出气可调减压器、出气低压表、启动开关按钮、出气罩构成,辅助舱内设置可与地面系统连接的环境气体监测系统,主舱内设置环境气体监测系统终端,主舱、过渡舱、辅助舱、舱外均设置环境气体监测系统传感器,主舱内设置有线和无线通讯终端,座椅下放置自救器、食物、急救箱、工具箱、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8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冻干线的自动上框装置
- 下一篇:具有设定控制器参数功能的电动车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