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6446.8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英司;石桥宪吾;高桥贵幸;大久保浩;小川雅之;中村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43/04 | 分类号: | B62D4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通过备用轮胎托架收纳备用轮胎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0)具有框架部(72)和轮胎罩(73)。在轮胎罩(73)的外表面形成有埋入槽部(94)。在该埋入槽部(94)中埋设框架部(72)。框架部(72)的左右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左右的前支承部(31)上。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后支承部(33)上。通过后支承部(33)使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备用轮胎(25)配置在轮胎收纳位置(P1)和轮胎拆装位置(P2)。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构造 | ||
【主权项】:
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具有:在后部底板(13)的下方通过前后的支承部(31、33)设置的钢制的框架部(72);设置在所述框架部(72)上的轮胎罩(73),还具有备用轮胎托架(35、110),所述备用轮胎托架通过所述框架部(72)收纳备用轮胎(25),并且由所述轮胎罩(73)覆盖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下部(25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罩(73)的外表面(73c)上形成有朝向轮胎罩(73)内侧凹陷的埋入槽部(94、114),通过在所述埋入槽部(94、114)中从所述轮胎罩(73)的外侧埋设所述框架部(72),而在所述框架部(72)上设置所述轮胎罩(73),所述框架部(72)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前支承部(31)上,并且所述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所述后支承部(33)上,通过所述后支承部(33)使所述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所述备用轮胎托架(35、110)配置在能够收纳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收纳位置(P1)、和能够拆装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拆装位置(P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9644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