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6446.8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英司;石桥宪吾;高桥贵幸;大久保浩;小川雅之;中村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43/04 | 分类号: | B62D4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构造 | ||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具有:在后部底板(13)的下方通过前后的支承部(31、33)设置的钢制的框架部(72);设置在所述框架部(72)上的轮胎罩(73),还具有备用轮胎托架(35、110),所述备用轮胎托架通过所述框架部(72)收纳备用轮胎(25),并且由所述轮胎罩(73)覆盖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下部(25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胎罩(73)的外表面(73c)上形成有朝向轮胎罩(73)内侧凹陷的埋入槽部(94、114),
通过在所述埋入槽部(94、114)中从所述轮胎罩(73)的外侧埋设所述框架部(72),而在所述框架部(72)上设置所述轮胎罩(73),
所述框架部(72)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前支承部(31)上,并且所述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所述后支承部(33)上,
通过所述后支承部(33)使所述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所述备用轮胎托架(35、110)配置在能够收纳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收纳位置(P1)、和能够拆装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拆装位置(P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罩(73)具有:
覆盖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下前部(25c)的金属制的下前罩部(91);
设置在所述下前罩部(91)的车身后方侧并覆盖从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下前部(25c)的后方到下后部(25e)的部位(25d)的树脂制的下后罩部(9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埋入槽部(114)具有相互对峙的侧壁(115、116),卡定爪(117、118)从所述一侧的侧壁(115、116)朝向对峙的另一侧的侧壁(116、115)相互突出,
通过所述卡定爪(117、118)将所述框架部(72)保持在所述埋入槽部(114)内,由此来阻止所述框架部(72)的脱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72)具有:
自由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前支承部(31)上的前连结部(75a、75b);
挂在所述后支承部(33)的钩部(45)上的环状的后连结部(83),
所述钩部(45)自由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后支承部(33)上,
通过所述后支承部(33)使所述钩部(45)升降,由此,将所述环状的后连结部(83)配置在能够收纳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收纳位置(P1)、和能够拆装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拆装位置(P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罩(73)具有覆盖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下前部(25c)的金属制的下前罩部(9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部底板(13)的下方且在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上方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15),
所述横梁(15)的底部(15a)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的锥度倾斜地形成,
当冲击负荷从车身后方作用在所述备用轮胎(25)上时,由所述横梁(15)的底部(15a)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的锥度引导所述备用轮胎(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支承部(33)具有:在圆筒的内周面(61)上形成内螺纹(62)的圆筒部(44);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圆筒部(44)的所述内螺纹(62)螺纹结合的外螺纹(51)的轴部(42),通过使所述轴部(42)旋转,所述圆筒部(44)沿所述轴部(42)移动,
在所述轴部(42)的端部(43)上设置有止挡部(46),
所述止挡部(46)具有能够与形成在所述端部(43)的外周面上的凹部(49)卡定的卡定爪(68),
所述卡定爪(68)通过在外部形成倾斜部(68c)而具有截面尖细部(69),
使所述尖细部(69)嵌合在所述圆筒部(44)的内周面(61),并且使所述圆筒部(44)的端部(63)能够与所述倾斜部(68c)抵接,由此,阻止所述圆筒部(44)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64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