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铬钛铝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0272.1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5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吕会敏;崔贯英;井治;贾恒;娄军;姚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2 | 分类号: | C23C14/32;C23C14/06;C23C14/02;C23C14/58;C23C14/5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戚羽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氮化铬钛铝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1、沉积技术及靶材成分的确定;2、工件的选择与前处理;3、预轰击工艺的确定;4、沉积工艺的确定;5、真空加热处理;6、工件旋转。按照本发明所提出的采用铬靶和钛铝合金靶组合靶制备多弧离子镀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方法,可以获得上述的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该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氮含量呈梯度分布,附着力强(≥150N),硬度高(≥HV4200)。本发明降低了镀膜成本,保证了高膜层硬度和高附着力的同时实现,减小膜层的内应力,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铬钛铝氮 梯度 硬质 反应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氮化铬钛铝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一种氮化铬钛铝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使用“CrTiAlN”来代替“氮化铬钛铝”):(1)、沉积技术及靶材成分的确定:确定多弧离子镀作为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的制备技术,选用两个不同方位且成90度配置的弧源同时起弧沉积,其中一个弧源为纯度99.99%的铬靶,另一个弧源为纯度99.99%的钛铝合金靶,钛铝合金靶的原子比为Ti∶Al=50∶50;(2)、工件的选择与前处理:选择商用硬质合金作为工件材料,在放入镀膜室进行镀膜前,使用金属洗涤剂对工件进行常规去油、去污处理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最后分别用丙酮和乙醇进行超声波清洗,电吹风吹干以备用;(3)、预轰击工艺的确定:指为获得多弧离子镀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而在沉积之前进行的离子轰击工艺,当镀膜室背底真空达到10-3帕、温度达到240℃时充入反应气体氩气,使镀膜室真空度达到≤1.8×10-1帕,开启两弧源,保持弧电流在55~56安培,进行离子轰击10~12分钟,轰击偏压从350伏逐渐增加到400伏;(4)、沉积工艺的确定:指为获得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而采用的沉积工艺,镀膜过程分为七个阶段,第一步,将镀膜室内的氩气压强保持在2.0×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5分钟;第二步,向镀膜室内通入氮气,使其分压强达到0.5×10-1帕,然后调整氩气流量,使混合气体总压强保持在2.0×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10分钟;第三步,增大氮气流量,使其分压强达到1.0×10-1帕,然后调整氩气流量,使混合气体总压强保持在2.0×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15分钟;第四步,继续增大氮气流量,使其分压强达到1.5×10-1帕,然后调整氩气流量,使混合气体总压强保持在2.0×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15分钟;第五步,关闭氩气入口,使氩气流量为0,氩气分压为0,并继续增加氮气流量,使其压强达到2.0×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15分钟;第六步,继续增加氮气流量,使其压强达到2.5×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15分钟;第七步,继续增加氮气流量,使其压强达到3.0×10-1帕,钛铝合金靶和纯铬靶的弧电流均置于55~56安培,工件偏压为150~250伏,沉积时间15分钟;(5)、真空加热处理:包括工件加热和膜层烘烤,工件加热方式采用电热体烘烤加热,在工件加热时,升温速度保持在3~5℃/分钟,一小时后可以达到240℃;膜层烘烤是指沉积过程结束后对所沉积的CrTiAlN氮梯度硬质反应膜进行后加热烘烤,采用小电流进行微加热10~15分钟,电流逐渐从50安培降低到30安培;(6)、工件旋转:在工件加热、离子轰击、膜层沉积、膜层烘烤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工件旋转,转速为4~6转/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2027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 下一篇:滴水槽模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