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酸-长春新碱靶向缓释纳米微球及制备方法及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9696.2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0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彦津;常津;林婷婷;罗浩;朱利民;梁晓飞;陈陆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彦津;常津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1/475;A61K47/34;A61K47/22;A61P35/00;A61P2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叶酸-长春新碱靶向缓释纳米微球及制备方法及用途,其制备方法:将聚乳酸-羟基乙酸溶于二氯甲烷和丙酮中,制成油相;将聚乙二醇和羟乙基纤维素溶于长春新碱水溶液中,搅拌,制成内水相并滴加到油相中,形成水/油的初乳溶液;将含有羟乙基纤维素和连接叶酸的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的水溶液加至初乳溶液中,形成水/油/水复合体系;搅拌,待有机溶剂挥发,得到固化的微球;固化的微球经离心,舍去分离出的大粒径的微球,再经离心,将分离出的微球固体,洗涤,干燥,即制得叶酸-长春新碱靶向缓释纳米微球,本发明的靶向缓释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作用,且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 ||
搜索关键词: | 叶酸 长春新碱 靶向 纳米 制备 方法 用途 | ||
【主权项】:
叶酸‑长春新碱靶向缓释纳米微球,其特征是用下述方法制成:(1)将100mg的聚乳酸‑羟基乙酸溶于4ml‑6ml体积比为3‑5∶1的二氯甲烷和丙酮中,制成油相备用;(2)以去离子水做溶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3%的长春新碱水溶液;(3)将10mg的质量比为1∶2‑4的聚乙二醇4000和羟乙基纤维素作乳化剂溶于2.5ml所述长春新碱水溶液中,避光搅拌至乳化剂完全溶解,制成内水相备用;(4)在70‑90瓦特,1‑3分钟的超声分散条件下将所述步骤(3)制备的内水相滴加到5ml的所述步骤(1)制备的油相中,形成水/油的初乳溶液;(5)在110‑130瓦特、2‑4分钟的超声分散条件下,将25ml的含有15mg的羟乙基纤维素和15mg的连接叶酸的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的水溶液为外水相逐滴加入至步骤(4)制备的初乳溶液中,形成水/油/水复合体系;(6)电磁搅拌,使水/油/水复合体系中的有机溶剂缓慢挥发完全,得到固化的微球;(7)将所述固化的微球经2000r/min离心5min,舍去分离出的大粒径的微球,再经13000r/min离心5min,将分离出的微球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3~4次,冷冻干燥24h,即制得粒径为245.5~252.9nm、表面光滑、多分散系数为0.150~0.158、叶酸含量为1.15%~1.33%、载药率为4%~5%、包封率62.3%~71.3%、累积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释放动力学模型及释放时间为12‑16d的叶酸‑长春新碱靶向缓释纳米微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彦津;常津,未经何彦津;常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6969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计算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轿顶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