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协助溶菌酶体外复性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61657.0 | 申请日: | 2008-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关怡新;葛翔;金佳钰;姚善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9/36 | 分类号: | C12N9/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协助溶菌酶体外复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2)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协助溶菌酶体外复性。本发明所开发的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体外复性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①在高变性蛋白浓度条件下可显著提高目标蛋白的活力回收率;②复性完成后可利用凝胶的温敏特性方便地分离回收,凝胶可重复利用;③可以通过控制共单体丙烯酸钠的含量来调节凝胶的疏水性能,改变低临界溶解温度和最大溶胀倍率,使其适用于不同的目标蛋白。因而该凝胶在蛋白质复性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搜索关键词: | 粒状 丙基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共聚 凝胶 协助 溶菌酶 体外 复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协助溶菌酶体外复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步骤如下:1)取40~60mL浓度为0.2~0.4mol/L的NaOH溶液,加入过量的丙烯酸水溶液,搅拌反应4~6h后,减压蒸发除去溶剂及残余的丙烯酸,即可收集得到丙烯酸钠固体;2)将表面活性剂吐温-80溶于75~100mL有机相液体石蜡中,使其浓度为1~1.5%(g/mL),加入反应器,通入氮气,搅拌20~30min,使表面活性剂充分分散,然后将体积为有机相体积1/3的含有各种反应组分的原料水溶液用移液枪缓慢滴加入反应器中,原料水溶液组成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4%(g/g)的主单体、交联度为10%(g/g)、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共单体丙烯酸钠的摩尔比为19:1~9:1、浓度为0.5~0.8%(g/mL)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在氮气保护下,搅拌30~40min后,缓慢加入引发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2~3μL,聚合温度控制在20~25℃,搅拌速度控制在250~280rpm,反应3~4h出料,产物用无水乙醇/水反复浸泡洗涤,于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可得到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其中,主单体包括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度是指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主单体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3)将溶菌酶溶于变性缓冲液中,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溶液,将溶液置于37℃、100~120rpm摇床中处理90~120min,得到无活性的去折叠态溶菌酶溶液,取0.1~0.5mL无活性的去折叠态溶菌酶溶液,缓慢加入复性缓冲液,混匀,得到10mL复性体系溶液;4)在复性体系溶液中加入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凝胶,凝胶质量浓度为复性体系溶液中溶菌酶质量浓度的160~560倍,溶液在温度为20~40℃、转速为100~140rpm的摇床中复性16~24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16165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