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无效
| 申请号: | 99258238.5 | 申请日: | 199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95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52 | 分类号: | H01H13/52;H01H13/1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顾红霞 |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构造 触摸 开关 | ||
1.一种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座体(1)、一第一弹性元件(2)、一按压组(3)及一盖体(4),其中:
该座体(1),其上设有一容置区(11),该容置区(11)的内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电极(13)及第二导电极(14),其外部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组接部(12);
该第一弹性元件(2),配置于上述的容置区(1 1)内部;
该按压组(3),配置于上述的容置区(11)的内部,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2)的上方;
该盖体(4),组接于座体(2)上,其上设有一让上述按压组上缘部外露的穿孔(40),在两侧分别设有与上述组接部接合的接合部(41);
上述的按压组(3)受外力施压后,按压组(3)即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2)上,致使第一弹性元件(2)的内部与第一、二导电极(13)、(14)相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2)为一金属材质所制成的盘状体,该第一弹性元件(2)从外缘部(20)向中央逐渐隆起形成一凸起部(21),且前述的外缘部(20)抵触于第二导电极(14),而凸起部(21)对应于上述的第一导电极,且相隔有适当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按压组(3)包括由一帽体(31)及第二弹性元件(32)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帽体(31)内部设有一容置第二弹性元件(2)的容置部(33),又前述的第二弹性元件(32)具有弹性,由塑胶或橡胶所制成,其上下方各设有一凸出部(34)、(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弹性元件(32′),其又设有一凹陷部(321′),该凹陷部(321′)内设有一凸块(3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构造的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帽体(31)设计形成触摸开关的盖体(31′),并在周缘形成设有复数的扣接部(311′),而该扣接部(311′)枢扣于座体(1′)内部周缘的扣孔(11′)上,而第二弹性元件(32″)则由弹簧体所构成,并套设于盖体(31′)的容置部(312′)中,盖体(31′)受外力下压时,即挤压第二弹性元件(32″)去压掣第一弹性元件(2),让第一弹性元件(2)与第一、二导电极(13)、(14)相接触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82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