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触点综合型智能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99244540.X | 申请日: | 199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05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长彦 |
主分类号: | H01H51/00 | 分类号: | H01H51/00;H02H3/00 |
代理公司: | 张家口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075000 河北省张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综合 智能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器技术。
一般动力设备的启动和停止,均采用现有的普通交流接触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吸合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力,吸动动触点联杆,与静触点联接导通,当切断接触器吸合线圈的电流时,触点释放。由此可见:普通接触器工作时能耗大,对供电电压要求高。当电网电压下降时,由于吸力不足而产生振动,这是触点容易造成粘联烧毁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接触器工作时线圈必须带电,在吸合过程中,其动触头、静触头会发生二次振动,二次振动对接触器的机械寿命影响极大。而且,普通接触器是双触点,吸合时,很难将双触点同时调整平行,往往是另一个触点只接触一半或一点,这就更容易造成触点的烧毁与粘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触点综合型智能接触器,使它的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同时,利用电子线路使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增加智能检测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该单触点综合型智能接触器主要包括:吸合线圈、触点、触头。特别是:单触点动作、采用直流吸合、在动铁芯、静铁芯间的触面上复有减振层,在动铁芯、静铁芯中心部位装有自锁机构,锁针装在动铁芯、静铁芯中部,锁片的位置与锁针相垂直安装,在锁片的一端有一锁片拉簧,锁片的另一端凹部的下方,装有释放杠杆,在释放杠杆的下方,设有释放线圈。在动铁芯的上方,装有触头压簧,触头压簧的上方,是动触铜件,动触铜件的一端焊有动触银点,动触银点的下方是静触银点,从而形成单触点形式,动触铜件的另一端是动触头软接线,动触头软接线通过负载铜件固定镙栓装在负载铜件上,负载铜件的下方,安装副接触结构组件,同时,为达到本实用新型增加智能检测功能的发明目的,利用电子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与独立设计的电子线路相结合,本实用新型实现为负载提供绝缘、漏电、短路、断路、相位等检测功能。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会在吸合的瞬间,将动铁芯、静铁芯锁死靠实,不会再有振颤反弹。当电气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输出触发电流,释放线圈得电,闭锁机构自动打开,接触器分断。由于自锁机构的存在,省去了维持吸合电流的能量消耗,消除了二次振动碰撞,减少了磨损,使接触器电寿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由于接触器采用了单触点、自由定位。并设有弹性压板,与动触点同步随动,保证了动静触点平行接触的条件。由于接触器是单触点工作,这就减少了触点的接触电阻,使触点温度明显降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独立设计的智能检测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1中标明的:壳体1、电源端铜件2、电源接线镙栓3、静铜件固定镙栓4、静触银点5、动触银点6、动触铜件7、动触点压板8、触点联接件9、触头架10、触头压簧11、固定架12、动触头软接线13、负载铜件固定螺栓14、负载铜件15、电流线圈16、负载接线螺栓17、绝缘隔离片18、副触点垫片19、副触点铜件20、副触点静触头21、副触点动触头22、线路板23、电子元件24、触头弹簧25、吸合线圈架26、吸合线圈27、动铁芯28、静铁芯29、锁针30、锁片31、锁片拉簧32、底板33、静磁铁固定螺栓34、紧固件35、释放杠杆36、释放机构件37、释放线圈38、释放线圈架39、控制接线螺栓40。
结合图1可见:在动铁芯28、静铁芯29间的触面上复有减振层、在动铁芯28、静铁芯29中心部位装有自锁机构,锁针30装在动铁芯28、静铁芯29中部,锁片31的位置与锁针30相垂直安装,在锁片31的一端有一锁片拉簧32,锁片31的另一端凹部的下方,装有释放杠杆36,在释放杠杆36的下方,设有释放线圈38。在动铁芯28的上方,装有触头压簧11,触头压簧11的上方,是动触铜件7,动触铜件7的一端焊有动触银点6,动触银点6的下方的静触银点5,它们形成单触点形式。动铁芯28、静铁芯29采用工业纯铁加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长彦,未经宋长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45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见近红外/红外分色片
- 下一篇:阀门液控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