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柱状工件用电磁振动料斗无效
| 申请号: | 99227247.5 | 申请日: | 199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70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2 |
| 发明(设计)人: | 韩良;贾方;韩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方;韩良 |
| 主分类号: | B65G27/00 | 分类号: | B65G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长度 直径 尺寸 相近 柱状 工件 用电 振动 料斗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磁振动料斗,属于自动定向料斗领域。
电磁振动料斗一般由料盘、电磁振动器、支承弹簧和基座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振动器由衔铁和静铁两部分组成。电磁振动料斗利用电磁振动方法,使料盘中的工件相对料盘产生移动,并通过纠正、剔除等附加机构使工件定向,最终工件以同一姿态离开料斗,送往加工工位。目前,电磁振动料斗以其不需润滑、易于维护、故障少、可靠性高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对于许多长度与工件尺寸相差较大的圆柱类工件,如电阻、电容、电极帽、橡皮垫等,都可利用电磁振动料斗成功地进行定向上料,但对于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圆柱类工件,如Φ6.3×6陶瓷放电管,就很难用振动料斗定向,且尚未有成熟的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对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圆柱类工件进行自动上料的电磁振动料斗。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料盘1、输料管2、固定块3、电磁振动器衔铁4、电磁振动器静铁5、支承弹簧6、机座7,其中机座7上设有静铁5,支承弹簧6置于静铁5外侧,连接衔铁4和机座7,料盘1与衔铁4固定联接,其特征在于料盘1底部设有固定块3,由固定块3将输料管2与料盘1联接。
一般说来,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圆柱状工件在输料管的入口处有下列三种可能的姿态:(i)轴线垂直——圆柱状工件的轴线为垂直方向,即与水平线相垂直;(ii)轴线倾斜——圆柱状工件的轴线为倾斜方向,即与水平线有一定倾角;(iii)轴线水平——圆柱状工件的轴线为水平方向。若取输料管的内径D大于圆柱状工件的外径d,但小于,其中H为圆柱状工件的高度,则上述三种情况中只有(i),即圆柱状工件的轴线为垂直时,该工件才可能进入输料管。因此,只要合理选取输料管的内径D,就能对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工件进行定向上料。电磁振动器静铁中装有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力,使料盘扭振,从而使其中的圆柱状工件沿料盘内壁,绕料盘中心,相对料盘进行移动。当工件运动至输料管入口处时,工件相对输料管发生轻微跳动,不断调整姿态。此调整过程有一定的随机性,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柱状工件经过输料管入口时,都可能出现上述三种姿态,只有姿态恰当,即工件轴线垂直时,才可能进入输料管而完成定向,否则工件将越过输料管入口,沿料盘内壁继续向前运动,下一次经过输料管入口时,也将同样进入输料管完成定向和越过输料管入口沿料盘内壁继续向前运动这两种可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
输料管2为一密绕拉伸弹簧,该弹簧内径D应大于圆柱状工件的外径d,但应小于其中H为工件的高度。固定块3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该零件上圆孔与输料管之间为小间隙配合,这使得安装非常方便,通过螺栓可以使固定块夹紧弹簧,通过螺钉可将固定块安装到料盘上,料盘可作螺栓固定到衔铁4上。弹簧6、振动器衔铁4、振动器静铁5及基座7都为成熟的常规部件,可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与安装。
下面以Φ6.3×6陶瓷放电管自动定向用电磁振动料斗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料盘1可用厚30mm的45钢经车削、钻孔、攻丝、表面喷涂尼龙而制成,也可用厚30mm的尼龙棒经车削、钻孔、攻丝制成,其外径可为Φ155mm,壁厚3mm。输料管内径取Φ7.2mm,可用Φ0.8左右的钢丝绕制而成,也可到弹簧专业生产厂家订做。固定块可用45钢经铣削、钻孔、攻丝而成,其中与输料管配合的圆孔应比输料管外径略大,如大0.1mm左右。将输料管插入固定块的圆孔内,输料管上端与固定块上表面相平,通过螺栓使固定块夹紧输料管。通过螺钉将固定块固定到料盘上,再用螺栓将料盘固定到振动器衔铁上,弹簧、振动器静铁与基座按常规设计安装。
根据以上所述,便可以制成本实用新型——长度与直径尺寸相近的柱状工件用电磁振动料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方;韩良,未经贾方;韩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7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