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娱式轮车无效
| 申请号: | 99209995.1 | 申请日: | 1999-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53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继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继康 |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娱 式轮车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娱式轮车,属玩器具类。
目前的游乐轮车,有牵动向前的、乘动向前的、电动的等等,而可自我娱乐向前又很有新奇趣味的并不多见,因而,还不能满足娱乐人的新奇心和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提供一种可坐在车上玩动,使行走器走动并连同轮车前进的结构。其优点是:技术新颖独特,有趣味、参与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轮车由车体和行走器二部分组成。车体由两侧的车轮经轮轴活动连接后,轮轴的中间又连接纵向前的并可做成各种形状(如做成管状、长板块状并可做成有座板等状)的车扛而成一体;行走器由左右下肢体(上端)和移动体通过连接轴、各和移动体活动连接后,两下肢体的适合部位又各接拉线而成一体;由于车体车扛的前端和行走器的移动体连成一体而构成一整体。玩动时,娱乐者的身体坐在车体的座板上,两脚分别处在车扛的左右,两手分别拿着两拉线,由于人体重心向两侧的变动,而带动整体或向左、或向右侧向下倒,从而使下肢体支脚、车轮按重心的变动,交替着着地、凌空(当一侧支脚、车轮着地时,另一侧则凌空)……。当支脚着地时,该侧手向后拉动拉线,拉线时人体产生的前推力经座板、车扛、移动体、连接轴,使连接轴推动下肢体上端,带动轴下面下肢体上的此时后拉着的拉线(拉线也可接在支脚部位),由于下肢体已起着扛杆作用,前推力在克服后拉力、使下肢体随连接轴绕动前走一幅度的同时,又连同移动体、车轮、车体前进了一幅度;当支脚凌空时,该侧手向前松开拉线,由下肢体的自重回绕连接轴前跨并回位。上述轮车的玩动,其走动力量在于双手拉线的此拉彼松、交替拉动,在人体向两侧的来回摇摆的配合下,实现了轮车两侧的交替离地、前跨、前走,使轮车能不断前进。本轮车以上述结构来实现车体、行走器的配备和行走向前的等的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向示意图。
如图示,本轮车由车体和行走器所组成。图1中车体的构造如图示:车体由两侧的车轮1经轮轴2活动连接后,轮轴的中间又连接纵向前的车扛5(车扛上做有座板3的形状)而成一体;行走器由左右下肢体10的上端通过连接轴8使两下肢体各和移动体9活动连接后,两下肢体又各接拉线4而成一体(图中连接轴的中间经过移动体中间;移动体处在中间位置,下肢体处在移动体的两侧,手臂处在最外侧;手臂上有一虚线,示作手臂在虚线以下的部位和移动体拉开一定的横距,这一横距为下肢体的横向位置);由于车体车扛的前端和移动体后面连成一体而构成一整体。行走器也可做成:连接轴8的两端连接在移动体(移动体做成似木板块做成的、内空的人体形状)的两侧,连接轴的中间则和分别左、右的两下肢体上端各自活动连接在移动体的内壁空间,两下肢体的上下之间各接一拉线(见图2)。玩动时,娱乐者的身体坐在车体车扛的座板上,两脚分别处在车扛的左右,两手分别拿着两拉线;当身体重心摇向一侧时,轮车随着向该侧侧向下倒,顺势带动另一侧车轮轮底和下肢体支脚凌空;下倒时,倒侧的手又随即向后拉动拉线,拉线时人体产生的前推力经座板、车扛、移动体、连接轴,使连接轴推动下肢体上端,带动下肢体接在轴下部位、此时后拉着的拉线,使下肢体跟随连接轴绕动前走;当下肢体前走到其后面被移动体后板块底部挡住时(见图2,其中一下肢体的后面已碰到了后板块底部;图1中可另设限止点),下肢体停止走动,而此时行走器已行走一幅度,同时连同本轮车前进了一幅度。由于下倒时,较难把握拉线时和下倒时的动作配合,为不过于下倒,一般可采用该侧脚的脚尖踮着玩动向前的办法,为提高玩动的适应性,可添置限制下倒的装置,可在座板的两侧向下延伸下档15(见图3、图3的车体部分可为图1的侧向参照图),图3中两小边轮13经下档下设的小轴14活动连接而组成该装置(两小边轮在静态时略高于地面;座板添置两小边轮后,人体坐着的稳性增加,由此两侧车轮可改成中间一车轮,可做在车扛中间并通过车扛中间的车轴和车扛活动连接);当人体下倒到一定状态时,该侧小边轮着地,下倒停止,随着上面拉线的拉动,本轮车就可稳着前进一幅度;由此,只需两小边轮,就可减少玩动难度,使玩动不失体态。当另一侧支脚在离地凌空时,此侧手随即前松拉线,下肢体的自重即可回绕连接轴前跨并回位。当轮车前进一幅度后,身体重心转向另一侧时,也就是先前动态的开始和重复。娱乐者只要不断地向两侧摇摆身体,在双手拉线的配合下,就能使行走器两下肢体和车体两车轮(或小边轮)交替离地,前跨、前走,并连同本轮车不断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继康,未经徐继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9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