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排气用二次空气供给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124498.2 | 申请日: | 1999-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254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堀良昭;洼田俊行;西亨;细野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N3/30 | 分类号: | F01N3/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 二次 空气 供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排气用二次空气供给装置,该装置中,排出来自燃烧室的排气的排气口和向流经排气口的排气气体供给二次空气用的二次空气供给路设在气缸盖上。
现有技术中,这样的装置例如已由日本实公昭61-4009公报号揭示。
但是,上述公报揭示的二次空气供给路沿着与气缸膛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设在气缸盖上。覆盖气缸盖的头罩上安装着针簧片阀。因此,该二次空气供给路,与流过排气口的排气气体相对地朝排气口开口,排气气体容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内,由于碳等附着在二次空气供给路的内面上会增大二次空气供给路内的流通阻力。而且,排气气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后,针簧片阀容易溶损,必须加以防止。上述公报中,直线状延伸的二次空气供给路的长度设定得比较长,因此,针簧片阀的位置也比较离开气缸盖,导致整个发动机的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极力防止排气气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极力缩短二次空气供给路的长度、不因针簧片阀的配置而导致发动机大型化的发动机排气用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排气用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气缸体的气缸膛内嵌合着可滑动的活塞,气缸盖结合在气缸体上并与该活塞之间形成燃烧室,在该气缸盖上设有排出来自燃烧室的排气的排气口,还设有向流过该排气口的排气气体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路;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空气供给路由第1通路部和第2通路部构成,第1通路部的一端朝着排气气体的流通方向下流侧、并在排气口的内面上开口,呈直线状延伸;第2通路部具有从第1通路部的轴线弯曲到气缸体侧的直线状轴线,并与第1通路部连通;在气缸体的外面上安装着与二次空气供给路连接着的针簧片阀。
根据该构造,由于二次空气供给路的一端朝向排气气体流通方向下流侧,并在排气口内面上开口,所以,借助排气口内的排气气体的流通,二次空气被从二次空气供给路吸出到排气口内,可极力防止排气气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内。而且,二次空气供给路,其第2通路部在弯曲方向与第1通路部连通,所以,即使排气气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的第1通路部,该侵入的排气气体也不会再侵入第2通路部,可将空气供给路的长度设定得短。另外,由于针簧片阀安装在气缸体的外面上,所以,该针簧片阀的配置不会导致整个发动机的大型化。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放大断面图。
图3是图2的3-3线断面图。
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5-5线断面图。
图6是图3的6-6线放大断面图。
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气缸体的放大断面图。
图8是图2的8向视图。
图9是沿图3的9-9线的气缸盖的放大断面图。
图10是图9的10-10线断面图。
图11是图2的11-11线放大断面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断面图。
图13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
图14是第2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要部纵断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放大断面图。图3是图2的3-3线断面图。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5-5线断面图。图6是图3的6-6线放大断面图。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气缸体的放大断面图。图8是图2的8向视图。图9是沿图3的9-9线的气缸盖的放大断面图。图10是图9的10-10线断面图。图11是图2的11-11线放大断面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断面图。图13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
图1中,该机动两轮车是低底板式,搭载着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由水平对置型的2气缸4冲程发动机E和变速机M构成。
车架F备有左右一对主车架11…,该主车架11…从机动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前方朝后方逐渐降低。头管12设在两主车架11…的前端,转向把手13可转向地支承在头管12上,前轮WF悬架在随该转向把手13一起转动的前叉14上。
上述两主车架11…的后端,与动力单元P中的变速机M的变速箱15连接,该变速箱15构成车架F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4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供电线路传输信号的方法
- 下一篇:抗浮肿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