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薄膜有效
| 申请号: | 99120750.5 | 申请日: | 1999-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1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七步才;下浩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31/30;B29C47/06;B29C55/16;//B29K2300;900B29L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杨丽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薄膜 | ||
1.一种多层薄膜,它是由树脂组合物(A)层和聚丙烯(C)层通过粘合性树脂(B)层层压而成的多层构造物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7~12倍而形成的,
其中树脂组合物(A)层的厚度与该多层薄膜总厚度之比是3-30%,
粘合性树脂(B)层的厚度与该多层薄膜总厚度之比是1-30%,
聚丙烯(C)层的厚度与该多层薄膜总厚度之比是40-96%,和
该多层薄在动态粘弹性测定(在11Hz正弦波负荷下)中在170℃的动态弹性模量(E’)是3×107达因/厘米2或更高,且
其中树脂组合物(A)包含熔点各异的2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1和a2)并满足下式(1)-(3):
150≤MP(a1)≤172 (1)
162≤MP(a2)≤180 (2)
4≤{MP(a2)-MP(a1)}≤30 (3)式中,MP(a1)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1)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MP(a2)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2)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
2.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层薄膜,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A)的平均乙烯含量是38~45%(摩尔),平均皂化度是99%或以上。
3.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多层薄膜,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A)包含熔点各异的3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1、a2、a3),并满足下式(4)~(6):
MP(a1)<MP(a3)<MP(a2) (4)
3≤{MP(a3)-MP(a1)}≤20 (5)
3≤{MP(a2)-MP(a3)}≤20 (6)式中,MP(a1)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1)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MP(a2)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2)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MP(a3)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3)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
4.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多层薄膜,其中,所述粘合性树脂(B)是羧酸改性聚丙烯。
5.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多层薄膜,其中,该多层薄膜的总厚度是10~100μm,且树脂组合物(A)层厚度是1~10μm。
6.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多层薄膜,它是通过将所述多层构造体在140~200℃进行拉伸而形成的。
7.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多层薄膜,它是通过将所述树脂组合物(A)层、聚丙烯(C)层和所述粘合性树脂(B)层同时共挤出成形而成的多层构造体在纵向上拉伸4~7倍、在横向上拉伸7~12倍,即双向拉伸而形成的。
8.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多层薄膜,它是通过将在纵向上拉伸了4~7倍的聚丙烯(C)层上挤出涂布所述树脂组合物(A)层而成的多层构造体再在横向上拉伸7~12倍而形成的。
9.一种多层薄膜,它是由树脂组合物(A)层和聚丙烯(C)层通过粘合性树脂(B)层层压而成的多层构造体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7~12倍而形成的,
其中树脂组合物(A)层的厚度与该多层薄膜总厚度之比是3-30%,
粘合性树脂(B)层的厚度与该多层薄膜总厚度之比是1-30%,
聚丙烯(C)层的厚度与该多层薄膜总厚度之比是40-96%,和
该多层薄在动态粘弹性测定(在11Hz正弦波负荷下)中在170℃的动态弹性模量(E’)是3×107达因/厘米2或更高,且
其中树脂组合物(A)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并满足以下式(7)~(9):
115≤MS≤140 (7)
180≤ME≤195 (8)
52≤(ME-MS)≤80 (9)式中,MS是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树脂组合物(A)的熔融初始温度(℃),ME是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树脂组合物(A)的熔融终止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07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伤血液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阻燃或不燃装饰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