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99120159.0 | 申请日: | 1999-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25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荆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新生 |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F03G7/10 |
| 代理公司: | 济宁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庆年 |
| 地址: | 272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原子 核外电子 反应 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主要有燃料类发动机,如火箭发动机、燃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等;还有水力、电力、风力发动机等。燃料类发动机依靠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来提供能量,风力发动机运转使用的是空气中的风能,水力发动机由水的落差动能提供能量,电流发动机以电磁感应为原理,使用闭合线路中电流的电能,其最终需要上述各种能源提供能量。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使用能源种类的限制,工作时的速率亦受到一定限制,亦不具有对原子的低能处理功能。特别是在磁应用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只是应用了磁力平衡和电磁感应两个方面,例如:磁悬浮、离子加速器和电动机的应用,而应用磁体之间力的非平衡状态,几乎被人们错误地认为是禁区,而没有得到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各种原子结构电子层中运动电子为能源,提供一种直接由原子核外电子反应提供动力的磁体结构发动机,即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利用其开辟新的能源,为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各种运动机器提供先进、高速的发动机,并且,生产合成低能、高能物理化学材料,亦由此发现和利用新的物理、化学规律,创造出更新的电子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运用了磁体的N极和S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磁体的N极和S极按一定的结构和顺序,强制性地组装在一起,使用磁体之间的斥力和吸力对磁轮上的磁体产生连续不断的运动。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单独(或全部)使用磁体之间的斥力和吸引力,对磁轮的磁体连续产生排斥和吸引运动,并使磁轮的运动按照同一方向运转。具体地说,制造一个由磁体强制围成,能绕中心轴转动的空心圆柱体磁轮,磁轮也可以称为磁筒,磁轮的磁体S极(或N极)均指向中心轴的轴心,N极(或S极)向外。这个磁轮的一个特点是,磁轮磁体接受外部一个排斥(或吸引)磁力及其力臂(力臂大于零)的作用,可以转动,而不会平衡或静止不动。这是由于磁轮N极距离外部磁极较近的一侧受力最强,能够克服其相临两侧所受磁力的作用,这两侧的磁体距离外部磁极较远,因而产生的磁力较弱。磁轮的另一个特点是,磁轮圆形磁极N在转动中能够始终接受到磁力,就是说,磁轮磁体受一个方向和位置不变的磁力的推动,就能始终受到这个磁场力的作用,从而绕固定中心轴持续转动。这两个特点是磁轮受力而运动或处于力的非平衡状态的首要条件,而使用其他的磁体组合结构,就做不到连续转动这一点。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就是利用了磁轮(或磁筒)这两个特点,使用八个可排斥和吸引其向同一方向转动的磁体,以八个方位为磁轮提供磁场力,使发动机持续运转起来的;这八个磁场强度相同的磁体被强制封闭固定在一起,围成一个正四柱体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八极磁场,构成发动机的外磁轮,而上述的磁轮称为内磁轮。这种磁轮在发动机的外磁轮内受磁力的推动而连续转动,其转动的能量来自于八个磁体内,也就是说,来自于外磁轮的磁体内电子的能量,这是因为,磁场是由磁体内的电子运动发出的。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运转能量,首先来自于外磁轮的磁体原子内电子的能量,即核外电子层中电子的动能。随着发动机的运转而来的能量输出,磁体内的电子运动会逐渐慢下来,电子能量减弱,这时,原子核裸露面积增大,电子数量不变。在原子核的正电强吸引力的作用下,引起磁体同比例整体缩小,也就是原子体积缩小,原子间距减少。这一现象叫做磁体原子核外电子反应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磁轮磁体连续受到八个磁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发生转动,使外磁轮磁体发生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将其磁体核外电子层中的电子能量转换成为磁轮的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新生,未经荆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01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昆虫翼螺旋桨
- 下一篇:储心式孔底双循环工程钻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