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牡蛎油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9117019.9 | 申请日: | 1999-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21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 发明(设计)人: | 盛国英;劳邦盛;闻克威;傅家谟;闵育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 |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牡蛎 方法 | ||
1、一种包括前处理和萃取过程的提取牡蛎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饺肉机将去壳新鲜牡蛎铰烂,真空冷冻干燥9~12小时,再用铰肉机将其粉碎成干粉,将粉碎好的牡蛎干粉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剂为加了改性剂无水乙醇的二氧化碳,改性剂乙醇在二氧化碳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8%,改性剂的添加量由改性剂压缩泵控制,萃取温度为35~50℃,萃取压力为250×105~400×105帕斯卡;当压力升至预定压力250×105~400×105帕斯卡时,先静态萃取8~12分钟,即恒压静态萃取8~12分钟,然后萃取剂以1~2ml/克牡蛎干粉·分钟的流速动态萃取30~120分钟,萃取所得产物牡蛎油经减压节流阀喷入收集器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前处理和萃取过程的提取牡蛎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温度应为40~50℃,萃取压力应为300×105~400×105帕斯卡。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前处理和萃取过程的提取牡蛎油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提取牡蛎油之后的牡蛎肉渣还可进一步加工提取活性蛋白质、牛磺酸及复合糖其它活性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70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