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主变位四履带足机器人行走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9116942.5 | 申请日: | 1999-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5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毛立民;李恩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62D55/065 |
| 代理公司: | 华东师范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宗德 |
| 地址: | 20005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变位 履带 机器人 行走 机构 | ||
1.一种自主变位四履带足机器人行走机构,主要由机架1,后托架2,前托架3,前履带足4A,后履带足4B,和导向轮15组成,后托架2共有二个,以沿机架1纵轴对称布置方式固定在机架1尾部的下方,前托架3固定在机架1头部的正下方,履带足共有四个,前履带足4A和后履带足4B各二个,每个履带足含驱动轮5,张紧轮6,承载轮7,履带8和履带支架9,履带8挂套在驱动轮5,张紧轮6和承载轮7上,后履带足4B还包括由链轮10,链11,链轮12和电动机13组成的独立驱动,二个后履带足4B以二条履带8相互平行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二个后托架2的下方,链轮10和链轮12分别固定在驱动轮5和电动机13的转轴上,链11挂套在链轮10和链轮12上,其特征在于,驱动轮5位于两个张紧轮6之间,驱动轮5采用低置形式,驱动轮5的转轴和两个张紧轮6的转轴构成底边在上,顶点在下的三角形,两个张紧轮6的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底边,驱动轮5的转轴的轴心为顶点,二个前履带足4A以二条履带8相互平行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前托架3底部的两端,驱动轮轴14以与机架1纵轴垂直的方式从前托架3的底部穿过,二个前履带足4A的驱动轮5分别固定在驱动轮轴14的两端,二个前履带足的4A还包括由链轮10,链11,链轮12和电动机13组成的同轴驱动,每个履带足4与各自的驱动轮5的转轴构成前者绕后者旋转,即前者绕后者作自主变位的约束机构,导向轮15是万向轮,共有二个,以沿机架1纵轴对称布置方式固定在前托架3中部的后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变位四履带足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轮5的转轴和两个紧张轮6的转轴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变位四履带足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履带足绕各自的驱动轮5的转轴作自主变位的仰俯角的范围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变位四履带足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轮5与张紧轮6呈非对称布置;二个后履带足4B分别由二只带减速箱的直流25W电动机13独立驱动,电动机输出扭矩178N·cm,二个前履带足4A由一只带减速箱的直流25W电动机13同轴驱动,机器人行进速度14.45m/min;履带8采用宽3cm的聚胺脂双面同步齿形带,二个后履带足4B之间的平行间距为60cm,二个前履带足4A之间的平行间距为30cm,张紧轮6的直径为8cm,驱动轮5的直径为4.5cm,导向轮15的直径为3cm,前后履带驱动轮5之间的中心距为760cm,履带足相对水平线变位摆角,即自主变位的仰俯角的范围为±45°;行走机构设计负重为40Kg,包括行走机构自重,外形尺寸长宽高为1m×1m×0.27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69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