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排量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99101068.X | 申请日: | 199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225980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一哉;粥川浩明;加藤圭一;广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B27/08 | 分类号: | F04B27/08;F04B4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黄力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排量 压缩机 | ||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车辆空调器中采用的可变排量压缩机。
在日本未审定的专利公告NO.8-311634和NO.9-60587中公开了可变排量压缩机的例子。相应可变排量压气机的壳体限定一些气缸孔,每一气缸孔安装一活塞。该壳体以旋转方式支持一驱动轴,一转子固定于该驱动轴。此外,连接于该活塞的摆动斜盘与该驱动轴接合,并由其导向。该斜盘通常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以降低压缩机的重量。一铰链机构将转子连接于斜盘。该斜盘经转子和铰链机构跟驱动轴整体旋转。该铰链机构允许斜盘摆动和滑动。
该铰链机构包括一个自斜盘延伸的第一铰链部和一个自转子延伸的第二铰链部。该铰链机构还包括一对导向销。每一导向销的底端压配合于第一铰链部的相应安装孔内。每一导向销的顶端以滑动方式安装于第二铰链部的相应导向孔内。当斜盘沿驱动轴的轴向移动时,每一导向销的顶端滑入相应的导向孔中,以导向斜盘的运动。
驱动轴的转动经转子、铰链机构和斜盘转变成各活塞的往复运动。在活塞自上止点到下止点的回程期间,将致冷剂气体吸入气缸孔内。随后,在活塞自下止点到上止点的进前行程期间,在气缸孔内压缩致冷却气体,而后自气缸孔排出。通过改变斜盘的倾角来改变活塞的冲程,可调节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
在现有技术中,该第一铰链部与斜盘制成一体。即第一铰链部也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因此,跟与铁基斜盘整体制成的第一铰链部相比,铝基第一铰链部缺乏刚性。结果,难以构成具有满足强度的铝基第一铰链部。此外,难以按照确保满意的强度的方式将导向销的底端压配合到铝基第一铰链部的安装孔内。
因此,为减降压缩机的重量,以铝基斜盘代替铁基斜盘时,便降低了铰链机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重量轻的驱动盘和坚固的铰链机构的可变排量压缩机。
基本上说,本发明的可变排量压缩机有一壳体,在壳体内形成一气缸孔,在气缸孔内设置一活塞,一驱动轴由壳体以旋转方式支承,一转子安装于驱动轴上,与驱动轴、一驱动盘和一铰链机构整体旋转。该驱动盘与活塞连接,将驱动轴的转动转变成活塞的往复移动。该驱动盘与驱动轴倾斜,并沿驱动轴轴向滑动,这便改变了活塞的冲程,从而改变了压缩机的排量。铰链机构设置在转子和驱动盘之间,以便使驱动盘与转子一起整体旋转,并用以导向驱动盘的运动。该铰链机构包括一个连于驱动盘的第一铰链部和一个自转子延伸的第二铰链部。第一和第二铰链部彼此耦联,以允许两者摆动并在第一和第二铰链部之间滑动。该驱动盘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一铰链部与驱动盘分离,由铁基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下列说明,连同作为例子表示本发明原理的附图一起,本发明的其他方向和优点会变得明显。
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详细限定了相信具有新颖性的本发明的性质。通过参考目前最佳实施例下列说明及其附图,可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2是图1可变排量压缩机铰链机构的放大纵剖面图,表示斜盘倾斜到其最大的倾斜度;
图2A是由圆圈2A包围的图2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2的放大的纵剖面图,表示斜盘倾斜到其最小的倾斜度;
图3A是由圆圈3A包围的图3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所取的横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铰链机构的类似于图4的横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的横剖面图。
参照图1至4,说明应用于车辆空调系统中的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单头活塞的可变排量压缩机。如图1所示,前壳体11与作为中心壳体的气缸体12的前端耦联。后壳体13与气缸体12的后端耦联,一阀板14配置在气缸体12和后壳体13之间。在前壳体11和气缸体12之间限定一曲柄腔15。
驱动轴16穿过曲柄腔15。驱动轴16的两端分别由前壳体11和气缸体12以旋转方式支承。驱动轴16经诸如电磁离合器的离合器机构与外驱动源(未示)或汽车发动机耦联。因此,在汽车发动机运转时,通过啮合电磁离合器,驱动轴16便受驱动而旋转。
起旋转支承作用的转子17在曲柄腔15内固定于驱动轴16上。同样,起驱动盘作用的旋转斜盘18由铰链机构20以旋转方式支承在曲柄腔15内,并能沿驱动轴16滑动。驱动轴16穿过旋转斜盘18中的中心通孔19。在转子17和斜盘18之间设有铰链机构20,使斜盘18与驱动轴16及转子17整体旋转。铰链机构20容许斜盘18倾斜,并沿驱动轴16的轴向L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10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