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转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808703.0 | 申请日: | 1998-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268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04 |
| 发明(设计)人: | R·辛胡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1 | 分类号: | B62D1/11;B62D1/19;B60R21/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装置 | ||
1、车辆转向装置,带有
-一转向柱和一与其相连的方向盘,该方向盘由至少一个方向盘轮缘和至少一个与其相连的方向盘辐条组成,其中转向柱为整体式或分体式,
-一附装于方向盘的第一连接部分,
-一至少间接附装于转向机构的第二连接部分,
-一位于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转向柱中间部分,
-一压缩装置,通过该压缩装置在转向柱受到的轴向事故载荷超过预定值时,方向盘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减小,
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部分是管体形接收头部(3),在其上用同一种材料一体构造有至少一个方向盘辐条(6)。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方向盘辐条是通过弯曲连接板(6)构成的,连接板在接收头部(3)上作为位于顶部边缘(5)的半成品轴向凸出,其中大约在横向平面内将连接板(6)弯曲成方向盘辐条,外辐条端(7)与方向盘轮缘(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头部(3)构造成变形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头部(3)的横截面大于邻接的转向柱中间部分(10)的横截面,接收头部(3)构造成翻卷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向柱(2)至少在接收头部(3)和转向柱中间部分(10)区域用同一种材料一体形成,有利的是作为液压成型件或内高压成型件或通过滚轧成型用棒管形半成品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之一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连接部分(21)构造成变形构件,优选地构造成波纹管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之一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气囊装置(18)的零部件接收在作为气囊模件的转向柱(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头部中布置有折叠在一起的气袋(15)和扩散器(16),在邻接的转向柱中间部分(10)中布置有气囊装置(18)的气体发生器(17)。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扩散器(16)构造成变形元件,最好为钟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之一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气袋(15)没有或只有几个排气孔,并设有从接收头部(3)开始通过转向柱(2)的气体回流通道(23)。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之一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冲撞垫和/或装饰件可夹持固定在方向盘辐条(6)和/或接收头部(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之一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向柱中间部分(10)支承为可在环状支承件(25)内转动并在轴向不可移动,环状支承件(25)相对车辆车身高度和/或纵向可调地固定,并通过夹紧手柄(29)锁定,环状支承件(25)和/或夹紧手柄(29)与在车辆冲撞时启动的、烟火制造术的执行机构(30)相连,使得在夹紧手柄(29)转换到松开位置后,环状支承件(25)可与转向柱中间部分(10)和方向盘(4)一起向内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内运动是通过接收头部边缘或方向盘辐条(6)靠在安装在接收头部(3)上方的挡块(33)上来限制的,使得在转向柱(2)受到进一步的轴向力作用时方向盘(4)可向下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87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层保护套的聚合物光纤
- 下一篇:利用副采样离散富里叶变换的宽带信道化





